电话

020-955774

品牌建设论文范文

2023-12-01 品牌建设

  近十年来,常熟市在葡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竟争力,创建了众多葡萄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市共600多家葡萄企业(种植户),其中进行加工包装、品牌销售的有100多家,约占全市葡萄总销售量的40%,总产值的60%。但总体缺乏竟争优势,一是缺少江苏省内的知名品牌,常熟葡萄的种植面积虽在江苏前列,但仍没有象句容“老方”、张家港“神园”这样省内叫得响的一家葡萄企业。全市100多家葡萄生产企业仅有一家获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2家获常熟市龙头企业;二是相对规模较小,全市品牌建设最好的常熟市吉健葡萄有限公司,年产值仅在300多万元左右,而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5家。在葡萄生产和市场开拓上各自为政,相互争资源、争市场,经常出现恶性竟争,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难以形成省内、国内的知名品牌。

  尽管多数葡萄生产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是高质量产品的身份证,质量好、包装精、信誉高的品牌,不仅不愁销路,而且能卖出高价钱,向品牌、品种、质量、信誉要市场要效益的做法也得以较好地推行。但目前,常熟葡萄企业经营的核心都是产品而不是品牌,缺乏打造品牌形象和知名品牌意识,未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有的即使有了品牌,也是徒有其牌,由于仍沿用过去的生产方式,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生产技术无标准可言,产品粗放进入批发市场,缺乏系统的品牌经营策略和措施。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职能部门的品牌意识越来越突出,常熟市农委多年前专门成立了农业龙头企业协会,目的是培育、扶植、壮大一批常熟的农业龙头企业。多年来,常熟市农委多次举办、组织一些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产业会等活动,并引导组织企业参加,体现了常熟市农业部门对葡萄品牌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作为品牌建设重要主体的葡萄企业和种植户,尽管对于品牌的理解有了很大改观,对于品牌需要的形象有了一定认知,但总体而言,品牌意识还相当薄弱,小农意识和菜蓝子卖买意识仍比较强烈。

  多数企业虽有品牌意识,但无具体的、科学的操作方法,更无长期的品牌营销战略。原因之一是分不清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不断地进行打折降价,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看重眼前利益;原因之二是只有销售目标,没有品牌规划,只注重销售数字,至于品牌发展和消费者关系如何,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怎样,则完全不管。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提升常熟葡萄竟争力的源泉,只有依靠科技提高葡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从总体上改变常熟葡萄品牌建设落后的现状。一要做好葡萄生产基地建设,把建设葡萄标准园示范基地与发展品牌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选择品种,大力推行葡萄设施化栽培,在生产过程中的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枝条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化生产;三要用绿色提高品牌的竟争力,随着消费者健康消费观念的增强,绿色品牌越来越受到欢迎,要把实施品牌战略与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和宣传绿色品牌,使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增强优质产品的竟争力;四要做到经营的科学化、规范化,要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做实品牌发展的基础。

  应充分发掘葡萄产业的文化内涵,举办一些葡萄产摘节、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大葡萄产摘的的推介力度;可建设一些鲜食葡萄采摘园和观光园,通过葡萄采摘、品鲜食葡萄、葡萄园体验、葡萄园消夏晚会等活动,形成葡萄产业的文化品牌,带动葡萄产业向休闲观光、旅游业方向发展。

  要积极参加各类葡萄评比赛,以最好的产品争取多拿金奖;要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类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招商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要通过各类宣传媒体进行企业产品宣传;要积极通过各类慈善活动和赞助活动来提升企业和品牌的形象。

  企业能否拥有高素质的生产和管理队伍,直接关系到品牌战略的成败。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为人才培养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包括工资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住宿等,解决其后顾之忧,真正做到留得住人、发挥得了其能。

  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我国市场似已进入“品牌战国时代”,谈品牌的人越来越多,让人感到不谈品牌的企业便是管理落后的企业。然而,许多人对什么是品牌经营并不很清楚,其实他们辛辛苦苦做的只是产品,轰轰烈烈干的只是产品经营。

  品牌与产品紧密相联,产品是品牌的骨架,品牌必须以产品为基础,但是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品牌是附着于产品之上的各种要素的综合体现,这些要素包括: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产品市场、产品文化、企业文化、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等。产品经营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提供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满意度和价值感,而品牌经营是将品牌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中,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经营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消费者的认同。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的高级阶段。

  品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如果说产品是其中的实物状态,是品牌系统的“形”,那么,品牌则是这个系统中的“神”。神出于形,但高于形。形神结合,神形兼备,企业才有竞争力。

  有人认为商标就是品牌,我有了中国驰名商标,就是有了强势品牌。其实,商标后面如果没有品牌的综合要素,就仍然只是一种产品经营。商标是一个法律范畴的概念,而品牌则是营销范畴的概念。企业拥有驰名商标,应该说做了大量工作,但如果它没有为消费者所认可,就仍然不是品牌。品牌是产品或服务在客户头脑中形成的一种烙印,它是无形的。

  还有人说我们的产品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又是国家免检产品,我们已经是一个强势品牌了。对此也要作些分析。产品有专利,质量好,销量大,是品牌建设的一个好的基础,但仍然不能简单地与品牌划等号。即使是有名气的商品,如果没有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销售的仍然只是产品。品牌代表的是一种社会信用,它能脱离开资本实体而独立存在。耐克没有一家工厂,却是全球体育服装业的霸主;可口可乐总裁敢说即使一场大火把可口可乐的工厂全都烧光,第二天银行就会争着来贷款。我们能做到吗?

  一个强势品牌实际上是存在消费者那里未来可以拿回来的一笔“存款”。以韩国三星为例:2003年时的品牌价值为108亿美元,而到2005年时就变成了150亿美元,2年间无形资产增加42亿美元。Interbrand首席执行官耶斯.弗兰普顿(JezFrampton)就曾经说过:“对三星来说,品牌价值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工具”。

  可以这样说,凡还是在卖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文化、理念的厂商,都不能说自己已经成就为一个品牌。

  在我国市场,品牌同质化比较严重。一般而言,许多产品的质量并不差,但是富有独特文化内涵,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品牌太少。这与国际上目前的营销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产品科技扩散速度惊人,很多新技术刚刚面世即被众多企业掌控。愈来愈多的企业也掌握着基本的管理及贸易方法,它们生产的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基本过关,使基于产品功能的营销策略难以持久地推行。于是,利用品牌及差异化策略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在发达市场上,竞争的热点已不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品牌的差异化。

  品牌定位的同与异是相比较而产生,相统一而存在的。应该异中有同,同中求异。一个品牌不可能离开诚信、质量、服务等基本的要素,搞出一个什么谁也不理解不需要的东西来。

  品牌的生命力还是在于它的差异性。在生活多姿多彩的当今社会,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没有一个品牌可以成为“万金油”,对所有的消费者都产生吸引力。如果有几个厂家的产品都是国家免检,采用的都是最先进的技术,那么客户就会认为这几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相差无几的。走进家电商场,购买哪一台彩电都能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他们就会认为这些厂家的产品不分伯仲,用谁家的都可以。一个好的品牌,一定拥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品牌性格,而且这个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细分的市场上产生“人人心中有,个个品牌无”的效果。要让顾客及公众人士每听见此品牌,便联想到它独特的个性。例如,每当谈及IBM,我们即想起可靠性;谈及微软,即联想起创新及让用户友善地操作;谈及哈佛商学院,即不自觉地将其与成就、身份及回报等价值划上等号。可是,国内不少品牌,知名度不低,但只能让人知道什么地方产的,缺乏让人心动的价值回味。

  没有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不可能有销售力量。国外很多的大品牌都是拿到我国来加工的,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服装加工技术,然而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些品牌利润的零头。耐克从中国制鞋厂花120元人民币买走的运动鞋因为打上了耐克品牌,售价就可以窜到近千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按注册商标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几十万个品牌,但能够生存、发展并在市场形成较大影响的品牌并不多,品牌的生命力平均不足2年。不少企业品牌老化严重,资产与内在价值开始衰退甚至消失,如中国最早一批“十大驰名商标”——凤凰、永久、霞飞等早已风光不再。

  从许多“老字号”的退场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品牌管理需要处理好守与创的关系。

  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是品牌管理的主线。在一定历史层面上,只有紧紧地把握这条主线,才能让品牌在多变的环境中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老品牌如“奔驰”寓示的“安全、成功与激情”,“宝马”追求的“自信、乐趣和杰出表现”,“万宝路”倡导的“自由、奔放和冒险”,无不始终如一。

  由此可见,对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以良好的品质标准、完善的售后服务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一定要备加珍惜。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一经确立,就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护卫,不能今天一个主题,明天一个概念,丢掉了自已的主心骨。然而,坚守不是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品牌需要持续不断地加以维护。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管理品牌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你不得不承认,星巴克或任何一种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种一次性授予的封号和爵位,它必须以每一天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进入21世纪,品牌所面临的环境将更加严峻,无论是那些历尽沧桑的百年品牌,还是新生品牌,都要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从品质、功能、外观、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满足消费者在社会生活变化中的情感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品牌才能常青不坠。否则即使有了知名品牌,也仅能昙花一现。

  在品牌管理中守与创也是相互依存的。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需要不断创新,创新也不能离开主题而另搞一套。成功的企业已做出了示范。如百事可乐产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诉求表现、广告语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1886年至今,百事可乐的广告片已换了无数,广告语也换了100多条,但从未偏离“美味、欢乐”这一品牌核心价值,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其百年的辉煌。

  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

  外部品牌管理很多企业都比较重视,对外部公关,与消费者的联系都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对于内部品牌管理,很多企业还没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品牌管理的整体“失衡”,影响了品牌形象的提升。

  想要实现品牌对外的一致性沟通,首先需要从内部沟通开始,必先让自已的员工与合作者(包括上下游供应商)认同。正如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句著名口号所说:“在公司悠长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一次次地证明,当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并出色工作的时候,谁都无法击败我们。”

  在中国市场上,索尼(SONY)公司为了让和顾客直接接触的员工们能够传递出一致的声音,每年组织超过10000人次的培训,不仅告诉员工索尼的产品是最好的,而且告诉他们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可以去改进等等。

  如今企业提供的或顾客消费的大多是产品+服务,而且服务元素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服务元素是无形的,都是在顾客同企业员工的具体接触中体现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员工是外界了解企业的活广告。一些企业在品牌推广时提出的服务条款不无细密,但上门维修的员工却背底下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这样的品牌能为消费者所欢迎吗?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品牌要以企业员工的个人品牌为基础,亦即企业的“大品牌”很大程度上是由全体员工的“小品牌”有机集合而成。当所有的员工都能理解并体现公司品牌的核心价值时,才能向社会传播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品牌是覆盖在产品上的一种情感利益认同,相对于产品它是无形的。但是有些人由此出发,走向了极端。他们认为品牌经营就是品牌经营,产品方面的事能糊弄就行了,关键是给消费者一个好的品牌感受,于是就把品牌单纯地符号化,把品牌经营当成了空洞的概念炒作。这类现象在我国家电行业尤其突出。家电品牌的市场似乎每天都在“创新”,新概念满天飞,空调有“纳米”、“负离子”、“抗菌”,彩电有“上网通”、“变频”、“绿色”。概念经常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有多少实际用处,消费者往往看不清楚。

  品牌的表现形式是无形的,是“虚”的,但它却是与“实”紧密联系的,是虚与实的统一体。品牌的基础是产品,产品质量如何,服务是否到位,都可见可摸可感受。产品是第一位的,如果产品不行,广告做得再好也是徒劳。我们还看见一些白酒,酒质量一般,却硬是通过所谓文化造势卖高价,使品牌缺乏实质内涵,所以“白酒一年喝倒一个牌子”,最终被消费者放弃!如果把产品比喻为船的话,那么品牌就是帆。当产品之船还漏着水的时候,帆再好再大也等于零。

  品牌建设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远远不是“一句口号”、“一套识别系统”那么简单。品牌背后有着强大的品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因。品牌离不开概念,但概念对应的应是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一个成功的品牌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很多元素组合的结果。品牌所提出的概念是虚的,但一定是有实在的东西做支撑的。

  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实现的。做品牌就是要说话算数,无论给消费者何种承诺,说了就一定要做到,要做实。有志成为百年品牌的企业,品牌推广的重心不应该放在概念的炒作上,多做一些能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才更有价值。

  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说:品牌战略是大企业的事,塑造品牌要花很多钱,我们现阶段可没有这个实力,还是等等再说吧。

  这种对品牌认知存在的误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品牌不仅是企业或产品走向市场、走近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企业抗拒风险、化解风险的利器。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将远远超过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本身。任何一家大企业都是依靠品牌的力量逐渐壮大的。

  要看到,不重视品牌建设企业发展便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根据《福布斯》杂志研究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的结果显示,真正能够发展成长起来的企业只有5%,这些企业在成立之初都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比如从两间茅草房起家的松下电器,当初的企业目标就是“让全世界每一个人都用上电器”。不重视品牌建设,没有长远的品牌建设目标,企业就没有凝聚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寿命。

  我们也要看到,品牌的塑造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巨额广告费支持。在美国创立一个名牌需要1亿美元左右。无论是三星还是英特尔,为了提升品牌都先后投入了几十亿美元,这决不是一般中小企业所能负担得起的。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靠钱堆出来的,钱是打造品牌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做品牌也决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尽早谋划品牌战略就能争取主动,也许刚开始企业没有多少钱用于宣传,但基础的工作做好了,强势品牌的产生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

  提起塑造品牌,人们会很快想到做广告。这是需要大本钱的。然而,这里也有不小的误区。

  一些企业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认为广告做得多,有名声自然就成名牌。抱着一夜成名思想,一些企业为了造成轰动效应,盲目追求新奇特,设计庸俗可笑的广告。每天喊喊“省级名牌”、“部级名牌”,以为这样就会让消费者自动埋单。殊不知,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面对那种自卖自夸的广告是决不会认可的。据统计:我国企业2/3的广告费都打了水漂。某公司的广告费支出达10亿元,其播出频率之高、覆盖面之广远胜于当年的“标王”。特别是其系列明星广告,不仅引起媒体的非议,更触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反感,许多消费者一看到它的广告就摁遥控器换台。这种冤大头还是不当为好。

  这些广告幼稚病其实是品牌意识不明确或急于求成的表现,以广告代替创牌,只注重品牌知名度,而忽视了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如果广告不能反映产品的本质,如果广告之后不跟进大量扎实的工作,最终只能砸了品牌。

  如今大规模做广告这种方法越来越不灵了。实践表明,一些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就完全没有必要往电视台挤。你的传播不是大众化,那就只告诉一部分人好了。

  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多么依赖广告。它们从实际出发,重视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一点一点地创立品牌的美誉度,收获消费者的忠诚度。有一家公司提出“品牌终端化,终端品牌化”,把塑造品牌的工作一步步落实到每一个营业网点,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收效不菲。这方面很成功的有星巴克,他们从来不做广告,依靠的是顾客喝咖啡的体验和经验。这样让人们告诉他的朋友,我们来这里见面。这种口碑相传使星巴克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我们就能正确把握品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避开品牌认知的误区,以切合实际的品牌战略引领企业早日走向创建强势品牌的坦途。

  [4][美]肖恩·史密斯、乔·惠勒.顾客体验品牌化[M].韩顺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英]查尔斯·威尔逊.赢利性顾客[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美]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M].奚卫华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一)品牌依托——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出受众认可的品牌。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软件。微信作为新推出的产品,有腾讯这样一个强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支撑,被戏称为有后台的“富二代”。腾讯QQ拥有8亿活跃账号,腾讯的网站也是中国网民最常登陆的网站之一。从一推出开始,在这个“富豪老爹”的“帮助”下,微信已具有相当数目的潜在用户,且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在,腾讯不仅开放信息流量,还开放了资金流。微信的成功开放,正在吸引大量个人和机构对其周边的产品进行开发。

  (二)产品的质量建设——不断创新,完善功能,维护品牌的优势地位。微信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经理张小龙领导的一支团队打造,从2011年1月21日第一个版本V1.0的推出到2014年11月6日V6.0.1的推出,三年内,微信共更新了44次(IOS系统下)。每次更新都对上一个版本的漏洞进行了修正,而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一开始微信的功能虽然新颖,但也简陋——从最初的语音对讲,文字、图片传输,到现在的视频、群聊、朋友圈、二维码、摇一摇(LBS功能)、转账支付,功能已经相当完善。

  (三)迎合受众。总的来说,目前微信用户群具有年轻化、男性居多的特征;从职业分布来看,拥有大量碎片时间的大学生是主体。在这样的基础上,随着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出使得更多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对于许多网民来说,腾讯QQ不只是一种网络聊天工具,还是陪伴其成长及生活的“伙伴”,微信对于已经对QQ有着浓厚感情的网民来说,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使用微信是一种情感的诉求,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四)加强品牌的包装与营销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内涵。继2012年4月份面向开发者推出开放平台后,微信又正式推出了面向媒体与名人的微信公众平台,帮助他们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内容与凝聚影响力。

  (五)拓展海外市场——微信4.0改名为Wechat。2011年10月微信3.1版本对外,微信的英文版本也随着诞生。12月的3.5版本又新增了分享QRCode到Facebook功能,同时支持海外100多个地区手机短信注册微信帐号,微信国际化的信号已经很明显。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4.68亿。

  作为一个新兴软件,微信当然还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但技术可改进。而对于威胁其品牌的问题的改进则具有较大难度。

  (一)推送被滥用。微信的信息传达方式通过实时推送来完成,推送不会让用户遗漏任何信息,但若推送被滥用,就会带来干扰多余信息的传递,并且无法避免。对于多以流量计费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推送要耗费大量的流量,并且多数情况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以,对用户的影响不只是心情上,还会带来大量额外的费用。

  (二)负面新闻。微信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拿来与坊间所谓的“约炮神器”陌陌作比较,很多犯罪分子利用微信“犯罪”。微信在提供人们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危险——被骗财、骗色甚至丢掉性命,这是使用者、运营商和管理部门都要面对新课题。

  (三)微信的“希望”。微信上线亿,微信对用户的使用价值显而易见,腾讯巨大的资本与科技优势也毋庸置疑。而据腾讯方面最近一次公布的数据来看,上线三年多的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4.68亿人,这样的成长速度,远快于微博与Facebook的成长率。若只以用户数算,已超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并且在功能方面要胜于传统的短信和彩信。微信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都是微信光明未来的助推。微信的开发和营销团队应该利用这些优势,不断创新,开发功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强其竞争力,甚至为开发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近年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区域竞争力为目标,实施质量兴市,名牌兴企战略,并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xx年,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占全省的1/5,占宜春市的100%;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6个,占宜春市的1/3;国家免检产品2个,占宜春市的1/2;江西名牌产品11个,占宜春市的40%以上。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占全省9.1%;省著名商标22个,占全省的5%,宜春市的34.9%,并荣获宜春市唯一一个实施名牌战略先进县市。在地方经济中,已基本形成了品牌、免检产品等的集群效应,作为县级市,在全省独占螯头,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

  正是因为品牌效应,20xx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8.7亿元,工业增加值17.4亿元,销售收入47.2亿元、上缴税收2.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1.5%、31%、69.92%,是“十五”期间增速最快的一年。最具说服力的是:四特酒20xx年销量全国排名第10;以“春丝”和“变色龙”品牌为龙头的××面条,占全省面条市场份额80%,其中“春丝”进入全国面条企业前8名;以“金虎”保险设备为龙头的16家制造企业,产品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5%;仁和药业有限公司名列全国中药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强,“××”起重机跻身中国起重“十强”。所以,我们认为,没有名牌产品的支撑,就不会有企业的兴旺;没有企业的兴旺,就不会有产业的发达;没有产业的发达,就不会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进名牌战略进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也有以下几点体会:

  1、竞争的观念。商场如战场,产品卖得动不等于有市场,产品今天有市场不等于明天有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市通过引导企业主动做好市场调研,摸清自身优势,熟悉对手底细,作好市场定位,以最佳的产品占领市场,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去参与市场竞争。

  2、以人为本的观念。金牌、银牌不等于名牌,名牌的实质是“民牌”,即生产的产品能被消费者所认同,能肯定。在这一点上,××市通过引导企业在生产中牢记“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个本就是:生产让百姓放心、安心、顺心、可心的产品,从而拥有“民”的信赖,真正打造成公认的名牌。

  3、效益的观念。品牌就是效益,名优产品能占领市场,这是市场的必然规律。有了品牌,市场有了销路,自然企业利润就有了,企业有了利润,政府也就有了税源。没有质量的振兴,名牌的集群,企业就难以生存发展,也就难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打造品牌,关键是企业要练好内功。许多产品,如保险柜、面条等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不能在市场上起引领者的作用,而是处于追随者的地位,缺少影响力强的知名品牌,其深层次原因就是企业开发能力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为破解这一难题,××市通过不断在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上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品牌的“含金量”。

  1、人才的投入。争创名牌关键靠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挥人才作用,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首先是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近年来,××市从市财政中拨出专款,围绕“全民创业、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工业强市、优化环境”等主题开设了“××工业经济专家论坛”,定期请国内专家进行讲课培训,重点培训对象为企业老板、股东、各级干部,大大增强了工业经济人力资源的素质。其次是加大对企业培训的扶持力度。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对企业培训员工并在企业工作6个月以上的,每人次补助300元,极大提高了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仁和药业、四特集团、金虎保险设备制造集团等名牌企业,每年都不少于2次的职工质量培训,并单独内设职工质量贡献奖,把员工的质量素质放到了战略高度的位置。再次是制定人才引进奖励制度。对企业引进省部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由政府一次性提供15万元以上的科研经费,对博士后进站两年期内给予6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

  2、完善质量体系建设的投入。品牌的成长之路首先是质量领先之路。创立和发展品牌没有捷径,必须在质量管理上下工夫。××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质量体系建设的投入,指导企业内设质量管理、检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与产品相适应的检测设备,车间配备质管人员和简易质检手段。从车间班组到厂部,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极大提高了员工产品质量的责任,保证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 ,我市共有2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特别是创名牌的企业率先通过该项认证后,带动了其它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跃上了新台阶。

  3、设备的投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有关部门积极帮助向上报项目,争取扶助资金。对企业研究开发和购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并获得省部级证书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所得税中扣除,对研究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新产品、新技术的分别给予3万元和1万元奖励。通过这些政策,使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同时,积极在企业与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牵线搭桥,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以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4、申报的投入。20xx年××市制订了《企业争创名牌奖励制度》,制定实施品牌培育规划,重点指导和帮助企业、行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牌工作,争取将更多优势产品收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同时,实施积极的品牌激励政策,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荣获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奖励10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几年来,政府兑现的奖金达200余万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的产品销售不能仅仅满足于周边几条巷子的消费群体,而应放眼全社会。如果不善于宣传推介,广大消费者不了解,产品再好也没有人买。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市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等各类新闻媒体,由宣传部牵头,从质监、工商、广电、文化等部门抽调专人,对获得名牌产品企业的管理、名牌产品效益分析等方面,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进行了深度报道,并在全市“三个文明”表彰大会上,对创名牌的企业进行了褒奖,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创名牌的意识和积极性。20xx年、20xx年,申报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超过13个。

  二是加大媒体投入。电视媒体宣传具有公众性、渗透性和表现性,产品与媒体宣传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要想成为真正的品牌、永久的名牌,就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宣传手段。××市要求有关部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多方面获得宣传信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产品推介会,展销会,鼓励企业参与省级及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投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如仁和集团投入近2亿巨资在央视、湖南电视台等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均获得极大的回报,“妇炎洁”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销量单打冠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制度建设还不是很规范、完善,因此企业创品牌不易,保品牌更难。××市是有过沉痛教训的,保护企业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1、用质量保品牌。××市以“秦池大曲”等产品兴衰案例,要求企业加强自律,形成产品质量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的氛围,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观念,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继续完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规范市场,优化消费,服务企业。

  2、用诚信保品牌。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信誉就是品牌,是老百姓对产品的认可度和美誉度”的观念。企业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搞好售后服务,保证名牌的信誉企业实行定期巡回上门服务,按区域设立服务点,建立起一套使消费者修起来方便、咨询起来容易的售后服务网络,解决和消除了消费者后顾之忧,做到生产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三满意。

  是于2014年8月初,我们与酒店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或房务部经理联系,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问卷发放200份,和平饭店回收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72份。统计分析方法:对收回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均值分析。通过分析,更易于直观发现本土酒店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月平均收入、住店原因、住店次数、是否会员以及来源地等反映饭店客人基本情况的九个方面来看,酒店样本的选取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从和平饭店本次调查的样本统计结果来看,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分别为61%和39%,年龄层次以25-34岁这个群体比例最高,总共占样本总体的29%,但是24岁以下、35-44岁以及45-54岁的顾客分布也占到20%以上,而且这三个年龄层次分布较均匀。在职业分布上,以企业一般职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为主,其中企业一般职员占29.1%。有40.1%的顾客拥有本科学历,拥有大专学历的占到27.3%,而硕士学历的顾客也占到了17.4%。月收入在2001-3000顾客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5%,但是月收入5001元以上的也占到了21.5%。因参加会议原因住店的顾客最多,共占总数的38.4%。入住饭店两次的顾客最多,占29.1%,入住一次的也占到27.9%。从会员情况来看,非会员的顾客占到了74.4%。顾客地域分布情况,省内其他城市的顾客比例最高,共占总数的36%,其次为合肥市本地顾客,占32%。整体来看所有的样本分布比较符合研究对象的特点,满足研究需求。通过样本情况比较来看:(1)年龄层次:以25-34岁这个群体比例最高,客源群体较年轻;(2)职业方面:顾客群体中企业一般职员占29.1%,比例最多。3)月收入方面:以2001-3000元顾客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5%,收入水平不高。(4)顾客地域分布:以省内城市的顾客为主。

  采用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分析的均值分析,分别对酒店品牌感知的四个测量指标进行均值分析。品牌感知描述指标均值中,“我觉得该饭店的价格我能够接受”的均值最高,“我认为该饭店的服务物超所值”得分最低。通过数据得出:在服务方面,认为和平饭店的服务只与其价格相符,并不能给顾客带来额外的惊喜,附加服务仍待改进。

  采用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分析的均值分析,分别对酒店品牌忠诚的三个测量指标进行均值分析。“我会向亲朋好友推荐这家饭店”的均值最高,但是“即使价格略有提升我还会光临本饭店”得分最低。通过数据得出:和平饭店的顾客忠诚是建立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的,如果价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就会受到影响。

  在酒店品牌传播途径的描述统计中,客人通过亲身经历、亲友介绍和饭店服务人员的途径来了解认识和平饭店是最高的,通过亲身经历对品牌所产生的印象高达70.1%,客人对通过饭店宣传材料、电视和广播也产生了比较深的认知和印象。但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此途径认识饭店品牌的只有11.2%。说明本土酒店在宣传途径上仍存在问题,应加强网上交流平台的建设。

  统计和平饭店的顾客在第一道“您是否还记得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有关饭店信息的内容,并作出购买决定?”,选择“是”的顾客比例占了77.3%,表明问卷里涉及的传播途径有效的传播了品牌信息,顾客产生了较高的品牌记忆,品牌传播达到了良好的品牌感知。第二道题“您是否会从这些途径中加深了对该饭店的偏好,并再次购买?”,有70.1%的顾客选择了“是”,表明品牌传播对顾客产生品牌忠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合肥和平国际大酒店为例,对顾客调研资料,采用描述统计、均值分析两种分析技术与手段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得出以下方面的主要结论。

  可以得出:第一,顾客对酒店的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附加服务仍待改进。第二,顾客忠诚是建立在合理价格的基础上的,如果价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就会受到影响。

  统计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客人通过亲身经历、亲友介绍和饭店服务人员的途径来了解认识酒店均是最高的,而通过互联网途径认识酒店品牌的比例较低,说明本土酒店在宣传途径上仍存在问题,应加强网上交流平台的建设。

  在本研究构思的基础上,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和目前本土酒店品牌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本土酒店品牌的建设提供参考或思路。

  从国内情况来看,本土酒店的品牌形象较为薄弱,特色不够鲜明,其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品牌要素的丰富性。饭店品牌形象应该包含多个品牌要素,既要涉及服务质量、星级档次,又要涵盖饭店的标示、周围的辅助能力、品牌的历史与声望以及品牌是否与身份相符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和平国际大酒店的顾客忠诚是建立在合理的价格的基础上的,如果价格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提供优质服务在本土酒店品牌经营中的重要性。

  文化饭店品牌经营者应不断积累、完善品牌的先进文化。优秀的饭店品牌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文化外延。饭店特有的品牌文化代表了一种自身的生活方式、一种自身的生活理念和饭店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品牌文化让饭店和顾客之间形成了共鸣的品牌理念。

  通过互联网途径认识饭店品牌的比例较低,说明国内本土酒店应加强建立网路平台,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策略:

  1、构建特色的酒店网络主页客人浏览酒店主页一般有三个目的:一是确定酒店的具置;二是想了解酒店的客房情况和房价,尤其是希望能看到动态的客房视频展示;三是想知道能否进行网络预定。通过网络搜索,国内很多本土酒店都没有自己的主页,即使有主页的酒店很多也都没有体现这三大特点,基本上就是公式化地介绍酒店的概况,所以酒店应该在网站建设上花心思,加强和客人的互动。

  2、建立直接的网络交流工具酒店通过网络交流了解顾客的需求,回答顾客的问题,接受顾客的合理建议。关注顾客永远是饭店前进的方向,酒店应该倾听顾客的声音,在倾听的基础上,对顾客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指导相关经营活动。

  在网络平台上,所有期刊均以单篇论文为单元展示,对于特定专业领域的读者群而言,特定专业领域期刊的每一篇论文在被读者检索、下载、阅读及引用等方面是机会均等的;因此,网络环境中,“内容为王”这一主题被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任何期刊,只要刊登足够多的高水平论文,毫无疑问会在此平台脱颖而出;同时,无法吸引到优秀稿源的期刊则往往无声无息。可见,网络的出现,使得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更加直接、更加快速地得到体现,即品牌的发展与衰退均得到加速,中文科技学术期刊相互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科技期刊的地理界线悄然隐退,在数字内容服务领域内,已经没有制造与运输环节,国外竞争者可以长驱直入,若消除语言障碍,则全球某领域的学术期刊势必参与一个共同的市场竞争,期刊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则由单一的国内竞争转化为多元的国际竞争。事实上,由于科技学术期刊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3大群体的知识层次较高,因此,其读者和作者群具备2个明显的特征:1)语言问题不会构成学术交流的障碍;2)网络检索与阅读已成为日常习惯。正因为如此,网络时代,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同样面临与相同学科领域英文科技学术期刊的竞争。此外,近年来随着各行业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国际出版集团与国内学术组织、出版组织联合创办中文刊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同样面临与国际中文科技期刊的竞争。对于面临内忧外患的中文科技学术期刊而言,语言,既是羁绊,也是优势所在。民族特色的语言使其无法叱咤国际期刊市场,但同时也使其在本土期刊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我国来说,更是如此。中文科技学术期刊不仅担负着坚守国内市场的时代责任,而且肩负弘扬民族科技期刊文化的历史使命。网络时代,中文科技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仍然是唱响我国科技期刊进步的主旋律之一。

  新技术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等表面现象,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传统的观念和工作理念的根本转变。我国的英文科技学术期刊,由于更加直接地面临国际竞争,因此其经营理念、运营方式等均率先与国际接轨;而中文科技学术期刊,一方面,语言优势与国家政策形成的天然屏障仍然在起作用,另一方面,多年形成的品牌效应仍具一定影响力,中文刊圈内“自娱自乐”的景象具有轻微的麻醉作用:因此,对于中文科技学术期刊而言,尽管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资源整合、办公方式、稿件处理流程等方面已取得很大进步,然而更深层次的办刊理念及经营机制等的变革,则限于种种习惯、制约而举步维艰。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积淀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快步跟进国际领先技术才能可持续地弘扬中华文化。期刊工作者,积极树立科学办刊理念、逐步推进办刊机制变革是时代使命使然,也是确保我国科技学术期刊文化得以继续发扬光大的必要举措。笔者在期刊工作实践中,深感理念与机制的变革较形式的变革更加重要,迫切需要广大同人在组稿、策划、出版及推介等方面更加注重引入新的理念。以下列出几点,与同人分享。

  网络的出现,使得期刊的运营基本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稿件的征集、评审、出版及发行均可通过网络完成。借助网络技术,改变运营理念,充分利用学术资源与出版资源,于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来讲,至今仍处于“呼声高,实践少”的状态。究其本质原因,一方面是危机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推陈出新所带来的新局面存在畏难情绪。近年来,从形式上讲,稿件采编系统、期刊网站及出版平台已为广大期刊所采用,但从期刊运营机制本质来讲,我国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大多采用专职编辑运营机制,即期刊社或编辑部聘用全职编辑负责稿件的组织和评审工作。编委成员大多尽量邀请知名专家,以提升期刊的美誉度,通常由于编委事务繁忙,所以往往不参与期刊的具体运作。这种运营机制的弊端在于不能充分利用业内的专家资源来对期刊的学术质量把关,而且由于专职人员较多,所以人工成本较高。而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学术期刊,则多采用兼职编辑模式,即稿件的组织、评审、录用与否等主要由作为编委或兼职编辑的一线科学家来完成,不仅充分利用了该领域的学术资源,保障了刊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而且因全职编辑较少而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这2种机制尽管各有优势与劣势,然而,国际先进期刊与国内优秀英文期刊的实践经验表明,学者办刊,即充分利用编委的学术资源更加有利于期刊的发展。期刊是一种文化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有助于培育出优秀期刊,而优秀期刊则是专家成长的摇篮,优秀学者会乐于借助优秀期刊展现自己的专业才华。我国已有许多优秀学者在国际领先水平的期刊管理者的盛情邀请下做编委,进行期刊的组稿及策划工作。就电力学科而言,目前国际领先的期刊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的系列期刊,几乎均被SCI收录,其期刊编辑为全世界各国一线杰出的电力科研工作者。与我国中文电力科技学术期刊选择编委不同的是,其编委选择更加注重候选人的近期科研成果(如近期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专利)。这些学者在国内还没有非常大的名气,但的确已经逐步发展为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而国内科技学术期刊则更加侧重于科研工作者已经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所选编委大多为满载美誉的知名学者。事实上,国内的普遍现象是知名学者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无暇顾及期刊事宜,因此,如何调动编委积极性是普遍存在的困难。科学技术期刊又是一项文化事业。

  无论是国内知名的科技期刊,还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科技期刊,担任其编委都是一种学术荣誉,只有珍惜这种学术荣誉并乐于做出奉献的学者才适合担任编委;然而,很多期刊编委阵容已然形成,即便要吐故纳新,也只能逐步进行。笔者所在的期刊中心目前实施的策略主要有:1)明确期刊编委的职责与义务,当届编委仅聘用时间和精力均有保证的学者,对于学术水平虽高但确实时间无法保证的学者,可暂不担任编委,这样既能保证期刊编委中有一定数量的知名学者,也可确保编委的任务能够得到落实。2)利用编辑部现有资源尽可能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如盛情邀请担任国家“863”“973”项目首席专家的编委组织专题,并做特约主编等。3)在编辑部日常工作中,关注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投稿、审稿动态,在编委换届时将持续、稳定投稿和审稿的专家吸收到编委队伍中,逐步加大实干编委的比例。4)逐步宣传国际期刊编委的工作方式,并作为期刊文化的一部分逐步普及。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将编委工作落到实处,只有编辑部与编委都以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来工作的时候,我国的期刊才会加速发展。因此,对于具有一定历史的期刊,由于编委会的重组涉及因素比较多,因此,重组工作应循序渐进,分步骤逐步完成工作机制的转变;而对于新创办的期刊,可按期刊要求确定运营机制并组建相应的编委会。笔者所在期刊中心新创办的《电力信息化与通信技术》(2013年8月创刊)的编委会组织基本按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设置编委成员,并明确了编委工作规章,其编委成员在组稿、审稿等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64年创刊)则通过编委会的换届逐步完成编委成员的更替,其新增编委很多都兼任或曾任国际领先期刊的编委,他们不仅成为学报新生的学术资源,而且带来了全新的工作理念,加速了转向学者办刊的进程,促进了期刊的品牌建设;与此同时,还积极与编委建立联系,根据编委的科研工作日程安排,适时邀请他们为期刊集中评审该专业方向的稿件,在该专业领域颇有建树的编委,往往比普通专家能够更加准确地优选出更具科学价值的稿件。

  期刊的网络发行,使得期刊的发行单元由原来的单本期刊转变为单篇论文,从形式上讲,每期特色及相应的栏目特色已明显被弱化;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弱化,使得期刊欲突出其特色,则更应注重栏目策划与每期策划。每个学科领域均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期刊,长期以来,其学术地位在业内已形成共识,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无形中将相应学术水平的稿件归入了相应品牌价值的期刊中;因此,期刊的品牌在信息海量的网络时代,则兼具辅助作者快速遴选高水平论文的功能,从而更加体现出科技期刊信息的价值。期刊工作者应珍惜前辈用心血与汗水浇铸而成的期刊品牌,更加注重期刊的出版策划工作,突出学科主流与学科热点,并借助现有品牌效应吸引学术水平更高的优秀稿件,主动进行单篇约稿或策划重大项目专题,以使期刊具备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较高的学术水准,从而巩固并增强期刊的品牌建设。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领域也在不断发展,而每个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科技学术期刊应起到引领学术潮流的作用,要根据学科的发展及读者科研工作的需求,适时调整报道重点,并进行相应的栏目策划。例如,《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报道范围广泛,涉及发、输、配、用电等各个领域,大致可分为电力系统、发电及电工电机3个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电工电机这2个研究方向的投稿数量多,而且稿件水平较高,而发电方向的投稿数量及稿件水平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这3个研究方向的发展不均衡,前2个研究方向因工程发展的需要而吸引了更多科研工作者。为适应这一状况,《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适当调整了3个研究方向的发文容量,稿源较好的研究方向适当增大发文量,而稿源较差的研究方向在努力进行宣传、吸引优秀稿件的同时,坚持录用标准不降低,适当减少发文量;同时,考虑到学科交叉的现状,调整部分研究热点的发文量,以在各研究方向之间实现均衡发文。此外,还积极策划专题、专栏来突出期刊特色。《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每年自由来稿约为3500篇,刊出论文约800篇,如此丰沛的稿源即使坐等来稿,也可维持正常出版;但是,为了突出期刊特色,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增强学术期刊对学术潮流的引导作用,从2009年开始,编辑部鼓励编辑主动向知名专家约稿,2011年开始借助编委会的学术资源策划专题。专题征稿使得优质来稿明显增多,编辑部将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借助专家资源优化录用稿件,更加突出了栏目特色,有效引导了学术潮流。

  优先出版技术的出现,使得期刊出版可以突破刊期与容量的限制,达到高效出版的至高境界。理论上讲,论文一经录用,即可出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中文科技学术期刊的优先出版技术应用情况不仅取决于论文的审稿周期,还取决于期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以及对刊出论文格式的要求。尽管期刊论文的下载及引用频次主要取决于论文的学术质量,与优先出版无直接关系,但优先出版可有效缩短出版时滞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期刊也需要经营,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还需兼顾经济效益。对于不从事广告经营的期刊而言,在期刊与出版平台的相关利益协调好的前提下,采用优先出版技术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对于从广告经营的期刊而言,优先出版是否会削减其纸质发行量,从而影响其广告经营效益,是诸多同行目前的主要纠结所在。纸质发行量萎缩几乎是所有期刊面临的事实,这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广告经营是期刊的副产品,期刊出版是主体,是其他所有附属产品的根本所在;因此,在从纸质到网络的过渡时期,若无法兼顾期刊发展与广告经营,则坚持舍末求本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在过渡时期,期刊应积极寻找新的利益生长点,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期刊网络发行收入及与出版平台进行共赢经营而进入新的良好发展状态,其步伐的快慢则依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因此,无论有无广告经营的科技期刊,优先出版技术都应成为其建设期刊品牌的有力武器。若要充分发挥优先出版的优势,还须根据来稿情况合理设定录用标准,并优化稿件审理流程,采取高效的工作方式,以使期刊出版工作保持流畅状态。为确保科技信息以更准确、更规范的形式,稿件应在完成编辑加工、排版及作者校对后进行优先出版。稿源充足的期刊,应适时适量提高录用标准,使得期刊学术水平在良性循环中稳步提高;而稿源不充足的期刊,则应积极运用各种方式主动约稿,寻求更优质的稿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出版的《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高电压技术》《电网技术》等期刊近几年来稿量均持续稳定增长,而且稿件的内容质量与写作水平均有明显提升。针对此种情况,期刊中心明确了发展方向:在不增大刊出量的前提下,稳步提升期刊的内容质量,即适度提升论文录用标准,以免造成稿件积压。稿件审理过程中,积极寻求高效的绿色办公方式,推行少纸化办公方式。在编排图表时,遵循在满足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更多的原始信息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排版效率,而且能够增强论文的科技信息含量。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优先出版技术,有效缩短出版时滞,以使作者的科研成果尽早发表,促进学术交流,并可进一步吸引优质稿件。可见,在网络时代,择优录用主流热点稿件,保障流畅的工作状态,积极采用优先出版技术,是建设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品牌的必要措施。

  网络时代,各种沟通方式日新月异,每种方式都有其特色。积极为期刊寻找推介、展示的平台,针对特定读者群、作者群及审稿专家群提供准确的信息推送服务,在特定群体中期刊相关信息,宣传期刊办刊宗旨及内容,及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沟通,将有助于树立期刊形象。通过这些媒介,期刊工作者还可与读者、作者及审稿专家进行及时沟通,将反馈信息及时用于调整办刊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及方法等。例如,在电力工程领域,很多专家都按专业方向建立了相关领域的QQ群、微信群等,编辑积极加入这些专家群,及时为专家提供期刊及行业资讯,可做到有的放矢地为专家服务,也可及时得到专业动态及专家对期刊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沟通,增进合作,达到互赢的目的。此外,微信最近成为很多杂志的展示平台,微信契合了社会黏性化、湿向化发展的方向。通过微信,可以使QQ好友、手机通信录上的朋友以及附近1km以内共同使用者这3种社交群互通。若期刊通过微信平台向相关专家提供资讯类的服务,不仅有助于期刊内容、期刊文化的多角度、广范围的快速传播,而且借助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准,可在相关专家群体中有效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刷新着期刊行业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科学、迅捷地组织优秀稿件,并高效、准确地送达受众群体,是网络时代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品牌建设工作的核心所在。科技期刊的发展与进步犹如大浪淘沙,网络的大潮涤荡的是陈规,留存的是精粹。愿与广大期刊界同人积极学习国际先进办刊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主动创新办刊方式,完美实现自我更新,使我国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品牌在网络时代绽放全新的民族光彩。

  某高校作为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从办学规模和社会知名度来看,在行业中都有上佳表现。招生规模多年来也一直名列前茅。因此,将某高校的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某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学院20082012年生源分析该校每年分春季和秋季两季招生,以年龄段作为条件进行划分,其分为5个年龄段,分别是1722岁、2328岁、2934岁、3540岁、4159岁。20082011年,学生年龄段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2012年则不同,2334岁呈现出上升趋势。(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群体的定位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学生作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有其自身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需求,了解并熟悉这些核心价值和需求,对于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定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采访得知,1722岁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学历低、工资低、职业竞争力弱等特点,在职业风险承受能力方面脆弱,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提升自己后再跳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该群体同时处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三个层次,他们在生活方面、情感方面、工作方面均存在诸多压力。2340岁年龄段的学生,处在职业稳定期,经济基础好,社会阅历丰富,抗压能力强。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使知识结构和技能得到完善和提升,并借此扩大社交圈,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得到社会认可和他人尊重。该群体处于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层次,他们在物质需要方面得到满足后,更需要在精神需要方面得到满足。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础、最本质的需要,包括饮食、睡眠、求偶等物质条件需要。有些1722岁低年龄段的学生由于收入低、家庭困难等情况,高校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通过制定减免学费、提供助学贷款和建立贫困生奖学金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满足其生理需要。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作为生理需要的延伸,安全需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包括人身和财产不受到损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需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即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学生选择正规的校外学习中心;采用安全、简捷的方式缴纳学费;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支持服务体验;在符合毕业条件的前提下,不会因为校外学习中心未按期缴纳学费等人为因素影响学生毕业;构筑网上心理帮扶平台,为因不能平衡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关系及遇到学习知识难点以及其他原因而产生烦恼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

  (三)加强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师生交流,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

  作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第三层和第四层,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彼此相伴而行。社交需要是实现尊重需要的手段之一,而尊重需要则是社交需要的具体反映。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需要从交流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师巡讲制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社交需要主要反映人类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包括被群体接纳、获得友谊、人际交往和得到关心等。人是群居动物,希望得到所属团体的接纳、认同和关怀。同时,人还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收获友情和爱情。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精神不健康。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上,就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为学生寄送电子生日贺卡或祝福短信;用短信方式提醒学生考试时间以及阶段性学习目标等。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运营模式为“教育部试点高校(下属机构为网络教育学院或其他机构)校外学习中心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多层次运营管理模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校外学习中心,而试点高校则较少直接接触,所以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了解较为滞后,再加上少数学习中心在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收取学费、发放毕业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致使试点高校对其进行动态管理较为困难。因此,高校在线下可以提供院长信箱、服务热线电话、投诉电话等沟通渠道,使学生能有途径将困难及时反馈,以便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比例由2011年年底的69.3%提升到72.2%。可见,手机上网用户量正迅速扩大,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知识成为可能,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在远程教育行业,移动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一种可行的学习模式,也是在未来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在移动学习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方面,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面,该学院与苏州青颖飞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移动学习系统“青书PAD”就是最好的例证。

  尊重需要,即个体对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方面的需求,前者是指个体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后者则是指个体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尊敬。体现在远教品牌建设中,就是学校要尊重远程教育学生,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热爱学习,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具体可以通过评优、组织论文竞赛、开展户外素质拓展等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1)对教学教务管理规范、按期缴纳学费、学生投诉为零、线下校园文化建设成绩优异的校外学习中心以及教师予以表彰,以肯定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事业中做出的成绩。(2)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进行公开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定期开展论文竞赛、摄影比赛等素质教育活动,对优秀作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4)打造一个能挖掘出学生潜能的网上平台,使他们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满足其成就感。(5)因校外学习中心直接对学生服务,所以在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线下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外学习中心作为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试点高校名义组织开展户外主题文化活动,如环境保护、敬老爱幼、职业素质拓展、历史文化等主题活动。同时,通过校园文化论坛、公共微信平台、学习留言板、新闻通知等线上渠道进行宣传和交流,让线上与线下互动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试点高校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建立教师巡讲制度,组织本校各教学学院知名教授和辅导答疑教师,定期到规模较大的校外学习中心开展学术讲座,代表试点高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让远在千里的学生也能够近距离感受教学名师的风采,以及接触到之前只能在课件上才能见到的辅导答疑教师。对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招生、教学、教务等业务知识和政策方面的综合培训,在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或期末考试期间,深入到校外学习中心和学生中,为他们提供相关问题的咨询和解答工作。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属于人类的最高需要层次,在对高层次需要的追求过程中,人们能产生更强、更持久的活力。在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试点高校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就远程教育品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创新思路等问题广开言论,建立激励机制,纳言献策。现代远程教育学生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众多,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职场经验、广泛的社会资源,如果能充分调动起这些学生对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将这些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不仅试点高校能获得建设远程教育的良策,学生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试点高校可建立建言献策的平台和激励机制,通过专项理论课题研究、承接实际项目、针对某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等形式进行。对优秀的解决方案、理论研究成果等给予资金、职称认定等物质奖励,同时可将长期参与并为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聘为现代远程教育讲师或培训师。通过这些手段,来满足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师资培训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建设。本文仅就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对象给予了阐述。学生作为远程教育服务的主体,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以学生为本”服务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需要层次分析,便于试点高校更加深入地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根据学生需要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早期的国内企业对吉祥物的应用并不多并且推广的力度也不够,当时推广较好的案例有海尔公司的海尔兄弟,并拍摄了配合宣传的动画片。近年来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了商业吉祥物的必要性,如旺旺、瑞星的助手卡卡、天猫商城的卡通猫,还有根据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发的一些列卡通产品等等,这些说明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用途的吉祥物设计必然营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二战后,国际经济复苏,尤其受战争波及较小的美国企业经营者逐步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来塑造独特经营观念的重要性。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而带动了CI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吉祥物的形式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标志的形式出现,如国内的娃哈哈公司的标志、上海白猫公司的标志、小天鹅电器等等。另一类是独立于标志配合整套系统起到强化宣传作用的形式,这种应用形式比较普遍,国际上最早期的成功案例就是法国米其林的轮胎人。商业吉祥物为了增加亲和力一般都会采用漫画和卡通的形式,这类形象的特点是往往会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性质,反应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有针对性的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结构、年龄做深入的研讨后再确定具体的形象,这样才会建立起企业与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通过象征和寓意的表现手法,配合着拟人化的有生动形象,将企业的理念、品牌的内涵与产品的特征刻画在吉祥物的形象当中,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1利用吉祥物传递信息的功能来体现企业或者其产品的特点。设计优秀的吉祥物作为企业或产品的代言物品,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其本身的内在特征都是要与企业或产品的形象相一致的,并能够使消费者通过吉祥物认识到其代言的企业内涵。2吉祥物的形象通常都采用卡通形象,这样使吉祥物具备了良好的亲和力,可以利用这个优点使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良好的沟通,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吉祥物采用的卡通形象一般分为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等,主要是针对的目标群体不同,通常采用人物形象造型的商业吉祥物针对的目标消费群体比较广泛,也很容易让人理解品牌的诉求,如康师傅的厨师形象直观上就告诉消费者康师傅集团的从属行业。而动物造型的吉祥物则多数属于定位于青少年或儿童消费群体,动物类的造型具有可爱活泼、憨态可掬的形象特性,更容易吸引低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吉祥物的外在形象是对消费者的最大吸引。植物造型的吉祥物则更具备鲜明的行业特性,如与植物相关的各行业。3根据吉祥物的特征配合企业形象的整体宣传,可以根据企业或产品的诉求内容编写剧本,采用动漫的形式拍成以吉祥物为主体的宣传片,这样可以吉祥物的形象更加具备生命力,提高吉祥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的是进一步强化目标消费群体对企业和品牌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