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锐制药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12-01 次 品牌建设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严峻的新冠防疫形势和更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以精益管理为基础,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对内部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实施数字化升级,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在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稳健,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4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3.50%;总资产37.93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9.70%,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公司展开多层面的战略研讨,梳理业务条线,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公司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为公司在新发展阶段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导品牌,争做骨科和心脑血管科药品生产的头部企业。
内生业务方面,公司聚焦医药制造主业,以北京药物研究院为核心平台开展品种筛选、立项调研、仿制药研发、质量标准提高和产品稳定性考察等研发工作。2021年,继续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加快培元通脑胶囊等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羚锐生物完成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注册研究和申报、非甾体抗炎镇痛类外用乳膏联苯乙酸凝胶转为非处方药。2021年,公司取得了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粉西洋参胶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胶囊等保健食品注册批件及备案号。
渠道广度上,公司倡导“科学用药,健康生活”的理念,持续多年开展“龙抬头-颈轻松”、“重阳节”等全国性公益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颈椎健康。公司积极探索“O2O”模式,借助医药电商、短视频等平台开启新的流量入口,2021年公司发起“想通咯-就好了”抖音主题挑战赛,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宣传效果,活动向年轻人传递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公司借助新渠道实现年轻客群的积累及转化。公司积极探索骨科产品与运动医学的融合,将公司产品和马拉松赛事、自行车赛事等运动消费场景相结合,加深年轻群体对产品的认知,为品牌注入活力。
渠道深度上,羚锐医药持续加强销售数据中后台信息化建设,加快生产计划和产品销售流向等关键环节的信息流速率,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动渠道下沉;深化与大客户、战略连锁客户合作,加强渠道管理以及宣传推广,普药高质量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持续推进优质代理商的遴选,加快全国市场开拓进度,全年新开发各级医院7,800余家,参芪降糖胶囊、丹鹿通督片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培元通脑胶囊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对拥有大规模忠实用户群体的“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从消费者、终端客户、商业公司和公司业务人员等方面系统分析,优化相关产品的流通模式及销售模式,通过POP陈列、户外广告展示、社区活动等方式促进品牌升级,进一步挖掘了产品的潜在价值。依托品类优势和品牌、渠道驱动,2021年公司核心品种持续稳定增长,潜力品种持续放量,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2021年,面对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考验,公司按照“生产自动化,执行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各生产主体积极践行精益理论,向需求拉动式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从调整生产结构、推行均衡生产、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信息化进程、追求生产实效等方面,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公司依据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围绕防差错、降风险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风险分级管控,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持开展季度全面安全检查和不定期专项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安全能力培训,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细。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执行2020版《中国药典》,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积极落实集团内GMP季度检查制度,开展工艺质量确认、产品标准提高研究等工作,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智能制造方面,贴膏剂事业部持续对生产关键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口服药事业部在中药智能化提取车间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中改进并应用多项智能化装备,实现了中药材提取全流程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管控、存储、传输和全过程可追溯;芬太尼事业部在报告期内完成凝胶贴膏车间及辅助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通过SAP-ERP项目搭建后台系统,SAP-ERP通过一个账号、一套数据、一套标准,实现与财务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等系统的集成,解决了以往分、子公司及事业部之间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据实时性不强等问题,主数据在各个层面及系统中全面集成与共享,实现纵向管控模式落地和横向业务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头雁企业”,贴膏剂厂区被认定为“2021年河南省智能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7月,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分配理念和绩效导向,不断完善薪酬与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价值创造,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IQVIA公司的《2019-2023全球药品市场展望报告》预测,到2023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到1.5万亿美元。202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研发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77.9%。
近年来,习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国家各部委、行业组织密集发布各类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不断释放的产业政策红利为中医药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25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1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米内网统计预测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近200个品种销售过亿,其中58个增速超过1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未来中成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obaBurdenofDiseaseStudy2019,GBD)专题公布了全球以及各地区/国家的疾病数据。疾病高发推动相关市场扩容,主要影响老年人的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卒中等,其他肌肉骨骼疾病,腰背痛等则是青少年及老年常见病种。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发起过一项“骨与关节十年”的倡议,在发达国家,50岁以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中有1/2的患者属于骨关节疾病的范畴,骨关节疾病是引起长期严重疼痛和残疾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卫计委发布《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约78.1%的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住院病人年龄为45岁及以上;除了人口老龄化之外,各类运动损伤比例也正快速提升,骨科疾病的人群也正在逐渐年轻化,久坐的生活工作习惯,颈椎病的发病率21-30岁的患者的比重为25%,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情况统计,我国骨关节炎总患病率约为15%,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之一,60岁以上人群超过50%,75岁以上更是高达80%,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老龄化加剧以及城乡居民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骨科市场需求旺盛,诊疗人数逐年增加。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2019年,我国骨科医院诊疗人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诊疗人数为1669.44万人,较2018年增长6.39%。从骨科疾病病人的年龄结构来看,14岁以下骨科疾病的患病人数较少,15-44岁的占比在5%-35%之间,骨科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关节、痛风、脊椎、椎间盘、骨密度和骨结构疾病的患者75%以上为45岁及以上人群,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人口总数的15%,随着老龄化发展,未来10年将迎来患者人数和诊疗人数的持续扩容。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为止,临床上目前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均以消炎镇痛为主,中成药贴膏剂通过经皮给药的方式可有效的缓解骨痹、软组织损伤、附骨疽、关节炎、颈椎病等骨关节患病的疼痛、延缓疾病进程。
在患者扩容的背景下,骨科贴剂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据米内网统计,我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贴膏剂市场销售额2021年同比增长5.10%,中成药贴膏剂产品TOP20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中成药贴膏剂市场销售额TOP20产品中,有11个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公司产品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6个产品均名列销售额TOP20,成为上榜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公司骨科口服药丹鹿通督片含有丹参和鹿角胶等,通过活血化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疾病等肾虚血瘀所致的疾病,与贴膏剂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
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不健康,生活环境污染等,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并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人,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7年《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GBD)表明,中风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残疾的第三大主要原因(按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衡量),目前我国卒中带病生存者高达1500万,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米内网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心脑血管中成药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78%,占中成药总体规模超过10%。心脑血管中成药涵盖心血管疾病用药、脑血管疾病用药、降脂用药、心脑血管其它用药四个类别,其中心血管疾病用药的市场份额呈逐年递增态势。2020年心血管疾病用药占57.55%;脑血管疾病用药占40.95%。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公司培元通脑胶囊主要的功效和作用为扩血管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和体征;丹玉通脉颗粒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红花、降香、人工麝香,具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公司持续开展培元通脑胶囊的二次开发工作,通过丹玉通脉颗粒的量产和上市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产品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严格管制,药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流通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行业政策、技术壁垒,目前生产集中度较高,市场格局趋于稳定,随着老龄化和癌症患者的增多,麻醉镇痛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稳定增长。
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公司首款麻醉镇痛类贴剂产品,相比注射剂,贴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低,止痛效果好,广泛用于癌性疼痛(CP)和非癌性疼痛(NCP)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
1、2021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等七方面二十八条政策措施,旨在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加快推动解决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
2、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明确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3、2021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提出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发布中医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与中医药机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4、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目录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原目录内241种药品取消“门诊使用报销限制”,扩大受益人群,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另外,各省增补医保品种将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将全部调出各省医保增补目录。公司核心品种通络祛痛膏在国家医保目录解除支付限制条件,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5、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优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从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十五项举措,并提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要率先制定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结合各地工作开展情况,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试点。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属于医药制造业,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中成药生产企业(行业编号2740)。
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国家医保目录品种45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24个、独家品种13个,在产品主要覆盖骨科、心脑血管、麻醉科。其中骨科类产品主要包含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联苯乙酸凝胶、吲哚美辛贴片、丹鹿通督片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产品主要包括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麻醉科产品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采购控制程序和验收程序。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公司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公司产品质量等因素,从不同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供应的原辅料能够满足公司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在合作中不断推动供应商改进,并保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中成药生产物料采购的主要物料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库存需求。在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产品到货后,由品质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公司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四个园区展开不同剂型的产品生产。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各生产部、质量部等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生产部根据公司年销售计划编制生产定额消耗计划,按照计划供货时间科学管理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生产管理上运用ERP物料管理系统和MES系统,通过智能化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严格按照药品注册工艺和质量标准执行,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负责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所有产品分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审核,确保产品质量。
公司的药品销售由子公司羚锐医药负责统筹,根据产品销售渠道终端、市场推广主体等差异,公司产品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直销模式和经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主要为羚锐医药直接参与药品推广和终端对接,目前主要以非处方药销售为重点。在该种模式下,公司销售人员配合客户对产品进行推广、展示,并定期对药店销售人员进行产品培训,以提高其产品知识水平。经分销模式为羚锐医药通过遴选优质的经分销商并通过签署区域经分销协议将产品销售给经分销商。在经分销模式下,公司与经分销商签署经销协议,赋予经分销商指定药品在协议区域内的经分销权。公司配合经分销商组织产品的学术推广活动、产品上市后的学术研究,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熟悉公司的产品。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种剂型百余种产品,覆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皮肤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构建起了层次清晰、结构丰富、覆盖临床和OTC终端的多品类产品矩阵。
骨科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多次被评为“最受欢迎风湿骨科用药”“骨伤科类中成药十强品牌”,入选“2021临床价值中成药品牌榜”;骨科“两只老虎”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等,据中康资讯CHIS开思系统2020年零售终端数据统计,公司“两只老虎”系列产品销量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骨科其他产品包括活血消痛酊、丹鹿通督片、吲哚美辛贴片、联苯乙酸凝胶等。心脑血管等疾病用药方面,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等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麻醉科方面,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
公司多年秉承“有关爱、没疼痛”的品牌理念,实施品牌创新驱动战略,品牌市场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2021年,公司入选“2020年度中华民族医药优秀百强企业”榜单、2021年度中国非处方药百强榜、“2020年度中国中药工业百强榜”TOP31、“2021中成药企业TOP100第44”,羚锐荣登西普“健康产业-品牌发展指数”外用镇痛药TOP品牌。
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优势,不断探索中药智能制造之路。公司以SAP-ERP软件为主体,集合MES系统、WMS系统和LIMS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一体的智能化管控。2021年,贴膏剂生产基地被认定为“2021年河南省智能工厂”,公司荣获“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入选“2021年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
公司根据《药品管理法》等药品相关法律规定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严格执行GMP相关要求,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建设,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2018年11月,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公司质量管理模式及产品质量得到充分认可,为公司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公司已建成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近年来公司持续创新营销模式,不断优化渠道布局、加强渠道管控,已形成与产品线相匹配的营销队伍,并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产品在河南、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公司与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大药房开展品牌运营,开设天猫、京东官方旗舰店,通过新媒体加快线上用户积累和转化,线上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351.09万元,同比增长15.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54.27万元,同比上升11.08%。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将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将更好的发挥其独特优势。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消费升级及医药创新政策推动等因素驱动下,中医药行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导品牌,争做骨科和心脑血管科药品生产的头部企业。
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公司将持续聚焦制药主业,立足骨科特色优势,不断开拓慢性病及麻醉市场,在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方面进行更为高效的战略投入,通过大单品策略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计划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优化与调整。
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中国证监会、上交所等监管部门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有关规定,建设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十四五”发展新格局的需要和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公司将进一步从战略管理、经营计划、财务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研发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建设,持续优化组织结构,推动运营管理水平提升。
严守质量稳定底线,严控安全生产红线。全面落实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制,加强条线管控,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MP要求,抓好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上市产品始终安全、有效,质量均一、稳定。持续推进质量管理和工艺提升研究,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保障生产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加强生产全过程管控,降本增效,全力推进精益生产;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利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平台优势,持续构建和完善创新体系,针对公司核心战略领域开展创新探索和立项,坚持创新引领,塑造高绩效创新组织。在药品研发方面,推进在研仿制药研发进度,立足已建成的凝胶贴剂车间,加快凝胶贴剂产品的研发;围绕工艺、质量、临床价值进行技术攻关,加快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提升产品品质与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持续推进科研项目、关键技术奖项申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
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引进、薪酬与绩效考核、梯队建设和晋升等机制,加强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以形成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匹配、专业技能突出、管理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团队。持续引进研发、销售、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着重培养、选拔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生产人员、专业素质高的销售人员、敢担当敢作为的管理人员,提升公司员工整体业务能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聚焦医药主业,围绕特色科室和优势品类,充分发挥营销团队绩优牵引作用,加大渠道覆盖力度,提升学术推广能力及地区竞争优势,通过大单品策略持续推进品牌建设,以特色科室大单品带动潜力品种的增长。
2022年,公司将坚定不移走品牌之路,以农历虎年为切入点,利用羚锐母品牌优势,提升“两只老虎”子品牌知名度,以电视广告、重点城市户外广告、渠道及终端活动等方式合理加大品牌投入;升级“两只老虎”系列产品包装,根据消费者需求适时丰富子品牌产品管线,充分挖掘品牌和产品的潜在价值,扩大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两只老虎”系列产品打造为老虎膏品类的领导品牌。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加快销售体系中后台信息化建设,强化大区经理层级的管理作用,加强专业人员的销售效能管理,提升业务单元对客户需求满足的反应速度,全面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加快推动线)融合经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的营销矩阵,持续增加品牌曝光率和美誉度,提升客户粘性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营销团队建设,加快基层医疗销售渠道布局,通过学术会议、医保带动推动市场下沉,以实现公司业务的横向拓展,为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和新市场拓展提供支撑。
2022年将持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SAP在采购、生产计划、财务管理、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等环节实际应用,强化供、产、库、销协同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推动SAP与各业务板块管理系统集成进度,打通公司内部数据流,加强业务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以支持管理层的预测和决策,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降低运营隐性成本,提高公司风险应对能力。
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方向开展市场资源整合,完善产品和服务布局,实现延长产品线和提高服务质量等发展目标,提升公司在骨科、麻醉等特色科室和优势品类的品牌影响力。通过校企技术合作、持续研发投入等途径继续巩固公司在经皮给药领域的优势,积极关注海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外部导入、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市场资源,持续丰富公司产品和技术储备。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特此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随着医改政策的稳步推进,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公司预判未来发展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落地实施,医药市场格局持续变化,短期内将会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加强对政策及行业准则的把握理解,积极落实战略规划,强化品牌驱动,加大研发力度;完善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加强各渠道开发力度,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质量控制是医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检验等因素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药品管理法(2019年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政策的实行,对企业履行药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GMP、GSP相关要求做好各方面工作,深入研究国家药品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工艺技术研究,确保药品质量均一、稳定可控、安全有效。
中药材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容易受到产业政策、气候、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公司经营可能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公司将持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生产、仓储、采购联动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及分析,精准实施战略采购和储备,保证生产需求供应,并通过基地种植平抑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也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将积极组织实施产品研发工作,加强研发立项的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健全创新体系,提升研发效率。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