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责任 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中国品牌日)
2023-11-30 次 品牌建设
企业是社会中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的舞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相辅相成。习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出“一个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强调“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我们共同为之付出辛劳和智慧,离不开广大企业担当作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长期实践,是企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将自身创新创造融入时代发展,众多企业还努力探索社会责任的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成功塑造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程上,我们要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知责尽责。对于企业来说,践行社会责任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支撑,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愿景、组织、制度、文化、传播等各方面,全方位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深化、机制完善、实践丰富。
营造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的参与和努力。自“中国品牌日”设立以来,人民日报开辟专门版面,推出特别报道,持续讲好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企业社会责任故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报、刊、网、端、微、屏”全媒体方阵优势,忠实履行党中央机关报职责使命,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持。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服务社会、彰显价值的重要形式。习号召广大企业家“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立定了根本、指明了方向。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沪举行之际,人民日报社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恰逢其时、恰逢其势,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机关报的视野格局与情怀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不断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超大城市发展新路。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也一直与国内外广大企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特别是聚焦“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等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努力为广大企业在上海追逐梦想、成就事业、服务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习指出,上海“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勉励上海在新征程上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离不开广大企业的参与和奉献。我们将努力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营商环境,持续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我们要讲述好企业在沪发展的故事,弘扬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尚,为擦亮企业品牌、打造上海品牌、做强中国品牌提供更多助力。我们将与广大企业同心同向同行,深耕好上海这片创业沃土,建设好上海这座伟大的人民城市,共同向世界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国家发展大势来说,品牌建设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从企业自身来说,品牌是企业及其商品的价值、文化、个性的载体,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品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过去10年,我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未来20年将是中国品牌大发展时期,关键是要营造中国品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方协同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在国家层面,研究制定相关法律,设置品牌发展相关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围绕企业品牌创立、研发、培育、保护、推广等各个环节,形成品牌孵化、培养、维护机制。扶持一批企业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要从重产量转变到重质量,重视品牌创建,提升服务水平。在品牌创立后,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品牌含金量,让国外消费者从需要到喜欢中国产品、中国品牌。
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首先应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关爱员工、保护环境、关注教育和等,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为品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育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内涵。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背景作为后盾。中国特色的品牌文化内涵应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体现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追求,真正体现出中国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让中国品牌真正走进世界消费者心中。
习指出:“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民营企业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品牌工作、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积极主办中国品牌日活动,并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各类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充分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一大批优秀企业茁壮成长,成为我国经济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一大批优秀企业品牌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实现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企业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建设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一方面,强劲的品牌实力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能够塑造良好的品牌声誉,有效提升品牌价值,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广大企业应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融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
同时,广大企业也应在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彰显社会责任和担当,以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加强品牌建设、践行社会责任,需要各级政府、广大企业、新闻媒体等各界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有关各方面一起努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价值创造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关键路径,也是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保利集团立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聚焦价值创造,持续锻造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助力增进民生福祉,创造社会价值。保利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不同居民对“家”的美好向往,累计开发保障性住房项目200余个;构建健康人居,打造“全生命周期居住系统”。积极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联合出品《流浪地球2》《人世间》等影视佳作,承接运营《只此青绿》等精品舞台艺术表演;创新非遗工艺,打造中华美学消费新风尚。
做优做精主责主业,创造产业价值。保利集团以“锻长补短、积厚成器”为己任,连通价值创造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强化创新驱动,扎实基础固链。“十四五”以来,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保利集团累计发布标准495条,累计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222项,相较“十三五”期末新增49.8%。破除堵点卡点,提升技术补链。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浆包包装系统等装备,解决了行业难点痛点;自主研发的超低损耗光纤产品,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
胸怀“国之大者”,创造国家价值。保利集团秉承“责任为本、发展至上”价值观,优化价值创造面。参与跟进、运营城市更新项目超140个,打造“和乐中国”等多个公益文化项目。围绕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度参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建的深中通道桥梁项目,刷新钢桥面铺装世界纪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保利集团切实肩负起国有企业责任,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和国家价值的统一,追求卓越、创造美好。
近年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参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引领电能替代和绿电转化,努力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最优用能方案贡献国家电投力量,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议题注入国家电投智慧。
回顾国家电投近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义利并举、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实践出一条立足行业、符合国情、接轨世界的具有国家电投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
坚定绿色发展不动摇。审时度势完成“2035一流战略”优化,提出“双跑道”“五类产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一系列与党中央重大部署高度契合的战略布局安排。
以创新引领抢抓发展主动权。高标准、突破性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勇担现代产业链“链长”,形成了国家电投鲜明的创新特色。
不断探索“新能源+”新方式。协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坚持推动绿色能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新产业发展基础。
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合作。建成了不同典型气候特征的三大实证基地,清洁能源投资延伸到多个国家,为实现亚洲区域能源保障和清洁低碳转型积极贡献力量。
以“清洁能源+新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持续开展特色帮扶,积极创造就业岗位,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环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上海发文,力推BIPV产业!每年新增市场空间近千亿,高增长潜力概念股仅1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