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汶上县不断擦亮“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品牌
2024-04-21 次 品牌建设
4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特色道德建设品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介绍“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品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汶上县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建设作为立德铸魂、凝心聚力的重要载体,统筹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弘扬美德风尚、展示文明形象,不断擦亮“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品牌,为汶上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围绕“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品牌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倡导美德风尚,构筑思想道德基础。丰富形式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美德故事,让道德典型离得近、看得见、摸得着,在潜移默化中放大榜样力量。一是丰富展示平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展馆、家风家训展馆、道德长廊等场所,广泛展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组织学校师生、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参观学习,打造传递好人精神的大众平台。利用善行义举四德榜、乡村文化墙等设置道德展板,让美德精神随处可见、随时可学。二是发挥文艺力量。组织文艺爱好者、梆子剧团等文艺团体,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为原型,编创一系列道德主题文艺节目,生动展示美德故事。近年来,创作戏曲《移风易俗真是好》、小品《幸福一家人》、山东快书《王大姐孝公婆》等文艺节目110余部,更好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是打造宣讲品牌。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邀请身边榜样现场讲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感人事迹。打造“习语润儒乡·汶水习声”宣讲品牌,组建8支宣讲队伍,在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巡回宣讲《群众身边的榜样》。
二、坚持以文化人思路,推动融入日常生活。按照济宁市“八个融入”的工作思路,用文化滋养道德建设,充分融入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一是融入政德教育,涵养干部为政之德。保护利用思圣堂等历史遗存,高标准建设孔子宰中都政德教育馆等阵地,立体还原孔子为政、生活场景,创新推出《孔子理政》礼乐课等特色课目,使儒家文化和政德教育相融相映。突出运河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宋公祠”等现场教学点,着力培塑新时代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群众观念、科学意识。二是融入百姓生活,实现文化惠民乐民。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打造城乡书房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儒学讲堂、农家书屋更好惠及群众,接待服务群众约48万人次。围绕传统文化、美食、文创等资源,连续承办5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举办“庆丰收 促和美”中国农民丰收节展演、“儒韵中都”文化旅游节、青年音乐节等综合性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特色品牌。三是融入文化事业,助推城市品牌建设。注重保护传承,出版发行《中都历史文化丛书》名人篇、文化篇两个篇章24册、150余万字,入展202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创新实施“文化远行”计划,推进文化“两创”成果走进首善之区北京、全国百强县之首昆山,联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画院、济宁市委宣传部走进济南,举办“为政以德”孔子宰中都思想研讨会,达成儒家文化课题研究等合作成果,获评“孔子学堂”3处。
三、加强道德典型选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鼓舞和引领群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凝聚起建设新时代上善汶上的强大正能量。一是深入基层挖掘典型。把挖掘、培育、选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摆在重要位置,确保评选推荐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典型资源库,搭建“文明办牵头抓总、县乡村三级联动、各行业广泛参与”的评选推荐工作格局,推动典型挖掘覆盖各领域、各层次。树立“群众的榜样群众选”的导向,让群众评、群众议,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确保道德典型经得起检验。二是大力选树培育典型。坚持以道德领航带动,根据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特点,开展美德新星耀农家、大美汶上人、最美党员、四有教师、新时代好少年等一系列选树活动,集聚起庞大的“好人”资源。近年来,已有4人获评省级道德模范、28人获评市级道德模范,9人获评“中国好人”、72人获评“山东好人”、136人获评“济宁好人”,谱写了“崇德向善、德行汶上”的生动实践。三是奖励帮扶礼遇典型。通过礼遇、帮扶道德典型,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更好激发善行义举。建立道德模范经常性联系制度,及时掌握生活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行为引导、心理疏导等工作。注重尊崇礼遇,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进行走访慰问,重大活动邀请出席,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参政议政,目前,已有30余位“好人”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四、改进创新文明实践,涵养城乡文明新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形成“上善”新气象。一是建强多元实践阵地。立足学雷锋资源优势,整合党性教育展馆、雷锋展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两馆两堂”等平台,提升全市首家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建设质效。按照“五有”标准,打造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388处,配备专管员417名,实现村居、社区全覆盖。强化志愿服务站、特色工作室、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功能设置,实现“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二是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围绕“五为”需求,不断丰富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推动理论宣讲、科技指导、健康关爱、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提质增效。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要求,培育“爱心洗衣房”“红马甲+小网格”等项目,“鼓翼高飞10+10”等4个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打造“1+15+17+N”志愿服务队伍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千万个雷锋在行动”的良好局面。三是推进美德信用建设。探索“信用+”、和美档案治理新体系,编制《农村居民诚信积分评价办法》,创新基层治理“信用积分制”模式。举行“睦邻大使”表彰仪式,设立“信用超市”,通过积分兑换、季度表彰和抽奖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整治等文明创建公益活动,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下一步,汶上县将持续用思想道德建设培根铸魂,完善先进典型选树宣传、礼遇帮扶工作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持续涵养为政之德、文化之果、文明之风,擦亮“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特色道德建设品牌,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近年来,汶上县教体局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整合资源力量,拓宽载体平台,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德育共同体。
一、坚持全局谋划,夯实齐抓共管的筑德机制。县级层面成立以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1+4+N”政策体系。成立全环境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宣传、教体、公安、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县教体局牵头成立以高校学者、德育管理专家、一线名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二、坚持全科融入,打造启智润心的正德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阵地作用,配备配齐思政教师,积极构建“思政+”工作模式,完善“思政+主题活动”,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推进德育“一体化”,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艺体大赛,常态化举行美育作品、劳动作品成果展,实现“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三、坚持全心服务,建设以文化人的润德校园。打造“德育优校”。强化“一校一品”创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办好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改造提升校园广场、图书角、文化亭廊等,提升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发挥好“春风化雨”作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设置德育专栏。开展文明小标兵、诚信少年、明礼少年等评选,选树宣传美德典型,营造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全面提升,塑造乐教爱生的雅德师风。强化培训“以德立身”。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师队伍培训重要内容,健全新聘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锻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加强思品课教师和班主任两支德育队伍建设,成立立德树人宣讲团,举行“千人万场”宣讲活动,受众师生达十万余人次。组建29个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交流活动423次,开展公开课、论坛讲座活动470次,培养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德育优师百余人。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定期开展“教书育人先进楷模”“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下一步,汶上县教体局将持续加强部门协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德育形式内容,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生态,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南站街道围绕“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打造道德建设常态化工作品牌,引领辖区文明。
一是健全“儒信南站”信用+体系。南站街道精准定位、先行先试,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求到哪里、群众期盼需求到哪里,‘信用+’建设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创新打造了“儒信南站”善治品牌。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居民的行为表现和《汶上县农村居民诚信积分评价办法》,对居民守信行为进行加分,对居民失信行为进行减分,并按照信用积分划分为6个信用等级。对信用等级高的居民,提供多项信用激励政策,并和文明城市创建及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纵深推进。修订完善了居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等,制定了《深入开展“德润南站”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发挥制度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规范群众行为,不断维护道德、凝聚人心。
二是擦亮“搭把手”志愿服务品牌。为进一步完善提升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南站街道探索建立“搭把手”志愿服务平台,针对困难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等三类特殊群体,构建了以居民诉求为基础,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便民服务、网格化管理、志愿帮扶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城市社区为民服务效能。目前,开展了“微爱1+N”成长计划、“汶暖童心•点亮微心愿”等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5个,开展相关“为小”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组建“扶贫帮困助老”、“夕阳红”等2支“为老”志愿服务队。“搭把手志愿服务”品牌荣获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三是树模范,爱模范,以“评”促“选”。在选树道德模范典型时,结合实际,评选角度“站得高”,用创新思维和发展眼光,源头把关模范选树,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使得典型“立得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2023年,涌现出张玉菊、崔红波等“济宁好人”,市级美丽庭院223户,县级好媳妇1名,干部、群众主动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中,居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一是丰富文化供给,让思想道德建设有“文化套餐”。持续开展各类文体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四季“村晚”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举办上巳节、七夕文化节、月饼节等系列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群众在欣赏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二是增强文艺精品创排力度,让思想道德建设有“新鲜血液”。2023年,新创群众性小戏小剧20余部。其中,廉政小戏《碧水蓝天》荣获全市优秀廉政剧目汇演一等奖。《面粉胡落马记》、《情系梦缘》分别演出30余场,场场吸引观众千余人。这些文艺作品引导人们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再挖掘、再整理,协助县委宣传部编辑出版《中都历史文化丛书》等一批重点研究著作。
三是抓好文物活化利用,打造汶上特色研学品牌。充分发挥南旺枢纽遗址公园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政德教育活动,扩大研学游教育力度,增加研学游班次和学员数量,持续开展文庙开笔礼、成人礼、拜师礼等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学习借鉴青州博物馆活化利用经验,做好中都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的管理利用。
四是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弘扬儒风正气。以“净网”“护苗”“清源”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开展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通过联合执法和专案办理,全力推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多层面开展出版印刷、书报刊发行、网络出版等领域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开展“绿书签”书香大讲堂讲座,“绿书签”主题征文比赛、散发“绿书签”、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深入学校、社区倡导未成年人和家长自觉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原标题:《权威发布|汶上县不断擦亮“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