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帆(1981-),男,吉林长春人,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数据库与Web智能。
JSP的设计目的是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更加简易和便捷,而这些应用程序能够与各种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和开发工具共同工作。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片段,然后将执行结果以HTML格式返回给客户。程序片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以及发送Email等等,这就是建立动态网站所需要的功能。所有程序操作都在服务器端执行,网络上传送给客户端的仅是得到的结果,对客户浏览器的要求很低,可以实现无Plugin、无ActiveX、无JavaApplet、甚至无Frame。
JSP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动态网页编段,并且增强网页程序的简便性和有效性、独立性、兼容性和可重用性。
目前,JSP已经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站开发语言,尤其是电子商务类的网站,多采用JSP。JSP可以通过Sun Java的Java Class和EJB获得规模支持,通过EJB/CORBA以及众多厂商的Application Server获得结构支持,JSP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网络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具有独立性、协作性、交互性和反馈性等特点,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
网络课程的目标分为总体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知识点学习目标3个层次。单元学习目标是对于一个单元,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每个单元具体的学习内容之前呈现给学生;知识点学习目标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呈现;而总体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JSP的基本语义、语法并熟练应用JSP,理解JSP面向对象的思想,熟练操作数据库,进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发设计小型的网站。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JSP最新的版本为准,依据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选择安排教学内容。JSP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其最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是基本语法知识、文件操作、数据库操作和案例分析。学习内容以知识点讲解和案例展示的方式呈现。每一单元配备相应的测试题、参考资料、建议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等。
对于网络课程而言,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十分重要,加之JSP课程本身的开源性、实践性等特点,这个环节更是不容小视。开源提倡资源共享,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课程资源的建设不应该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师生共建共享。资源不仅仅包括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包含案例等。课程开设之处,教师应提供一定的资源,随着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源。针对每个资源,都应配备讨论模块,师生均可对资源进行评论,并展开讨论。
系统划分为四大基本模块: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交互模块。各模块的基本关系如图1所示。
4个模块有自己特定的功能,同时又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体。图1中箭头的方向表示各个模块之间数据交互的方向。其中:
管理员模块:主要负责教师和学生的注册管理和身份验证,对已注册教师和学生资料的管理、日常的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工作。
教师模块: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完成诸如在线生成试卷、在线答疑、在线阅卷、在线留言和资料上传等功能。
学生模块:主要使学生通过验证后可以进入操作界面,执行网上作业、在线考试、成绩查询、在线提问和留言等功能。
交互模块:应实现教师在线实时答疑、脱机答疑、上传学习资料,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讨论和学生下载资料等基本功能。
网络教学的目的就是利用现有的软、硬件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所以系统必须能满足教师的日常工作需求,例如:试题库的增删改查、出试卷、改试卷、答疑和上传学习资料等。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作业、预习复习、考试、查询成绩、解决疑难和下载学习资料等。系统必须能满足学生上述的基本功能,并能够发挥新的技术优势,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相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需要。从学校教学工作角度考虑,网络教学系统实现了传统教学的基本功能,降低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对学生而言,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了计算机和Internet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重新调整学习计划,为促进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JSP网络课程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李建刚.JSP网络编程技术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介绍说明了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在网络课程建设展开中的思路与措施。在对课堂与网络的授课辅导优势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此次教学改革赋予课堂以教学“舞台”、赋予网络以学习交流的“后台”的教学模式,使两者负载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并针对产品设计课程特点,构建了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如阶段性任务驱动模式、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信息资源空间、多元化交流平台、试题库试卷库等,以此解决本课传统授课形式中的许多常见问题,令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相关的设计方法,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造型基础、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知识,运用标准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展开设计实践。本课程因涉及多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与思路都非常丰富,故而这门课对学生来说需要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操练。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我校的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网络课程教改实践中,我们将网络课程构建起来,并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建设了以课堂为舞台、网络为后台的双平台教学模式,和实现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使教师也能够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密切有效的监管和辅助推动,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从授课形式和教学效果来说,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职能各有特色。课堂教学比较形象直观、有序高效,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容易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而且有些需要辅助练习的信息材料不易方便获得,学生的思考练习也就无法更加有效进行。网络教学具有时空开放性、信息丰富性、交互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被丰富的知识所吸引,能够更宏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查阅各类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和自测,教师也能够与之一对一进行监管和交流,但是课程重点难点的解析在网上传达不够形象生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很透彻,学生的积极情绪难以调动。因此,此次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综合运用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使课堂与网络教学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创设了系统性的双平台学习环境。
1.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舞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辅助他们建构知识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情境的创设,突出面对面互动交流直观性特征,师生在这里能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进行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和情趣的沟通,双方的交流兴致和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①启示引导的教师舞台,课堂首先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倾注智慧与经验的表演舞台。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中,课堂教学主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重点讲授课程概论和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他一部分课程知识内容则简略讲授,留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因此课堂上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展开重点教学,主要突出两种教学手段:一是使用情境创设手段导入产品设计相关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传达,以融入情感、贴近生活、用语生动的情景描述与相关视频引人入境,将产品设计课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娓娓道来,并以设问形式调动学生共鸣体验和同步思考;二是选取典型性、深入性的教学案例阐释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理念,采用分步解析的手段,将产品设计案例的背景内容如市场环境、过程中的问题与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生动解析,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同步思索与探讨。这些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表演式”教学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工具,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框架和学习策略。②交流互动的学生舞台,课堂教学的另一职能就是提供给学生社会交互与展现成就的空间。本次改革中课堂教学专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时间建设社会交互舞台: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们在课上展开讨论、发表见解,通过作业讨论过程,学生们习惯于“头脑风暴”的热烈讨论,大大提升了思考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完成后,将由各个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成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将对展示成果进行提问、评析、建议和打分。这种交流也令学生的思维和应答能力都变得灵活流畅。在作业展示时,课堂上众目聚焦的讲台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和公平竞争、互动交流的舞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下主动学习、丰富自我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从大家的提问和建议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作业成果。
2.网络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说明了网络教学作为学习后台和大本营,在本课程中将承担更多自主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将承载学生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提供活动与交流空间。每一阶段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需要进入网络课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深入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远程监督和指导,在学习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加以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网络课堂作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网络学习任务主要有非重点章节和参考资料的学习,以及完成课下作业。产品设计网络课堂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如下运行模式:①阶段性的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方式是本课程改革欲达到的重点目标,这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网络课堂中针对各个知识单元,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多个完整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分为四个阶段:任务布置、任务求解、任务点评和任务终评。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在网上布置各个学习任务;任务点评阶段,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查、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适时通过网上答疑向老师求教,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为学生解答和指点;任务点评阶段,结合了课堂教学,随机挑选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如设计定位作业中要对某类产品的消费者群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描述),师生共同点评,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修改作业;任务终评阶段,最终作业上传网络后,再由教师进行终评,给出该项作业成绩。②情境化的网络教学,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认为,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因此要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能够真正进行有效学习和动脑筋思考,不能靠教条的知识罗列,而应引导学生进入与现实相联系、容易理解的情境。在本次网络课堂的课程建设中,特别安排课程课件各个章节知识点都有情境化的案例说明,如商业化产品设计思想方法一章中,产品开发、市场分析、消费者研究等都营造了富于感性的案例情境启发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并以大量图片、丰富描述、视频资料等方式渲染内容生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同时,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展开同步思考。情境化教学令学生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上理解课程目标,思考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令学生形成自我观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③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产品设计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实际生产以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的设计应有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在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查询和参考相关资料,因此,网络课堂还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主要包括新科技与生产技术方面的相关信息、现实的和概念的产品案例和新鲜设计思想与方法等,使学生不断地接收到较新的设计潮流与热点信息之中,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路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的发言也就愈加踊跃。这些信息资源由师生共同建设,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通过对实际设计信息的自主理解与加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与相关知识结合,进行主动建构和联系应用,不再僵化理解课程理论,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④畅所欲言的网上交流,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交流的方便性和多元性。此次网络课堂建设为促进交流,搭建了答疑系统、论坛系统,实现网络交流功能。同学们如果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答疑系统咨询教师,教师会保障每周有二到三次查看网上的学生问题,使学生的疑问得以解答。网上论坛供学生们彼此交流,供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学习上的新发现和彼此在设计上的想法、经验等。教师通过答疑系统和论坛系统保持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的关注和了解,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习积极分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如表扬优秀论题,请论坛版主发言等。
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与网络的双平台教学建设具有启发性、驱动性、监控性、搭配性的系统化教学环境,使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兴趣激发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和积极表现者。毫无疑问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改方案初步运行中也呈现出种种的问题,如学生较多,任务驱动时间难于一致把握;小部分学生难于调动其网上自学积极性;教师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经营比较费时费力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探索解决的方法,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教改方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继续不断深入与完善。
[1]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67-70.
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并不排斥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必须要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设计相应的交互支持系统,如合作学习园地、Email、BBS等,更好地保证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3.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方面的设计。学习资源方面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主要包括有相关的习题练习、测验,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视频、课件、辞典等资料,以及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介绍等内容。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等的时候可以首先自行在这些资料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在进行评价系统的设计时,应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可以设计学习者自主评价系统,使其自主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设计学习者之间互相进行评价的系统,有利于真实客观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进行评价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评价的及时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反映学习效果进行后期的改进。5.自主学习的导航系统的设计。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导航系统的设计主要是让学习者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找寻相关信息,确保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导航系统主要应有教学内容简介、教学内容分布、内外部链接导航、内容检索、即时帮助导航等。
200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与网络中心在多方调研并参考国内外各种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目前流行的基于J2EE架构的开源轻量级开发框架技术Struts+Spring+Hibernate,自主开发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不具备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有效编写并管理自己的网络课程,大大缩短了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时间,可以较轻松地开发和从事具有成本效益的网上教学。
该教学平台共有3种用户角色,管理员、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系统权限,可以管理网络平台的所有用户信息,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教师用户只能在自己创建的课程或被授权参与的课程中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干扰和修改其他课程信息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学生用户也只能限于在被教师授权进入的课程内进行相关学习活动。
2008年,笔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参与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以下就来谈谈我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需求,笔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系统作了如下设计。
教师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入网络课程,在准备阶段和修改学习任务及内容,管理学生分组;在实施阶段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习过程,以答疑、在论坛留言、公告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在反思阶段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自评和互评的内容、分析系统记录的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数据,如发言次数、学习次数、在线测试的正答率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历程,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WebCL),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合作,以达到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1]。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网络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2]。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网络课程可以问卷,提供问卷统计数据,以便教师划分学习小组。网络课程设有在线答疑、常见问题库和讨论区,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和支持,开展合作学习。此外,根据合作学习的需求,笔者在课程中设计了“分组讨论区”,每组讨论区必须是本小组组员才能进入,为组内合作与交流互动提供便利。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网络课程的学生日志栏目具备电子学档功能,能如实记录学生开展网上合作学习的所有数据,记录的内容有登录次数、在线测试次数及答案、课程学习与课后练习的时间与内容、电子日记内容、小组讨论次数及内容、合作学习阶段结果、合作学习最终结果、学生的自评和合作小组成员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反馈信息等,使学习成果可视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搭建了一个在线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在任何时机进入课程学习。课程信息模块提供了课程性质说明、课程目标和任务说明、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内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学习视频、扩展链接、学习方法建议及学习评价方法等,使学生明确课程的定位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线学习模块提供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每一章的课后练习及在线自测题目,提交结果后由系统进行自动评判和反馈,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测自己的学习水平,以对学习作出相应的调整。学生还可以使用电子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该课程的框架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面向学生的学习界面,另一部分是面向教师的管理界面。图1为学生学习界面框架。
课程简介栏目详细说明了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栏目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要求,介绍了将要开展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及对评价方法;授课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资源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了下载相关资源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有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Flash类、文本类以及教学PPT讲义;扩展链接提供一些扩展课程知识的链接网址,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学习栏目以章节为线索,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详尽的学习内容;课后练习栏目提供了每个章节对应的练习题,学生可对整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测查,选择教师的练习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主观题等,还可以核对答案;学习日志栏目提供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及课后练习栏目学习的统计数据,包括每次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家庭作业栏目包括每次作业的标题、作业上交截止日期、是否提交、评分情况等,便于学生查看作业提交情况;学生还可通过问卷调查栏目填写问卷,通过电子日记反思学习过程。
师生交流模块有4个栏目,分别是分组讨论、答疑中心、拓展交流、收件箱。分组讨论便于学生进行组内交流,非同组的成员没有权限浏览讨论内容;答疑中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栏目,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在这里得到回应,其中常见问题库是常见问题的集合,罗列了部分学生的经常性问题及答案;拓展交流栏目能够实现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对某一个主题的讨论,学生也能够发表话题,展开讨论;收件箱栏目提供了“发送内部邮件”功能,教师或学生可以方便地发送内部邮件,并可通过“查看收件箱”及“查看发件箱”查看本人的已收及已发邮件。
自测考试是任课教师自主进行的阶段或综合测查。每套考试题可以有3种题型,即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学生提交考试结果后,系统能实时给予反馈,除了显示所得分数,还提供正确答案和学生答案,方便学生对照分析。
教师界面是为了实现对整个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监控的功能,对它的设计应用了学习管理系统的理念。教师登录后进入教师界面,选择相应的课程,对网络课程内所有资源和内容进行管理,包括对资源的添加、删除,对课程内容的修改和,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调整和。在课程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除了能对包括合作学习成果在内的学生提交作品进行浏览和评价,还能通过问卷调查栏目问卷,进行各项调查。系统还提供学生的网上活动记录,如登录次数、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等,监控学生的整个网上活动。
教师界面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实现对网络课程所有内容的管理,包括课程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考核测评管理、师生交流管理等模块,与学生界面各模块互相对应,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模块,教师可以实现对学生网上活动的全程监控,特别是对学生网上合作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教师可以查阅每个学生的作业和在线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系统还提供学生个人网上活动的数据资料,如提问次数及内容、讨论次数及内容、对别人的评价内容及次数等,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整个评价。此外,教师还能够以小组为对象,查阅小组内部的交流内容,浏览并评价小组作品。师生交流管理模块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使用得最频繁的一个模块,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支撑环境。
第二部分是学生用户管理,用于单个添加、批量导入、审核注册学生,可以实现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查阅、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在网上学习的统计数据。
在传统学校教学中,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使课堂教学从教室延伸到“任何”地方,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网络教学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使教学资源从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的共享教学[3]。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是师生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载体,而设计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保障,相信更多的大学教师会逐步采用网络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但网络课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网络课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 秦安兰.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与传统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6):27-30.
思捷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一个电器公司,总公司位于中关村,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公司在丰台区建立了研发生产中心,包括研发楼一栋,生产厂房两座。公司招标网络项目。要求在研发生产中心的研发楼建立网络中心,达到全网互通,研发生产中心要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在研发成果保密的情况下与总公司连接。本课程围绕思捷公司网络组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布线与实施,直至最后的服务与管理展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针对岗位需求,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学习情境设计与工作任务的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完成网络规划与设计项目,学生能够运用中小企业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能够正确设计网络拓扑结构,熟练划分子网,书写简单的网络工程设计方案;学生能运用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规范,进行综合布线,并能够使用测线设备进行网络线路的测试。通过完成办公室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学生能够按照T568A/B标准,制作非屏蔽双绞线;能够正确配置Windows的TCP/IP协议;能够按照办公室网络的实际需求,设计规划Windows域网络,正确安装AD服务器,将成员计算机加入到域并实现域用户的基本管理;能够使用普通二层交换机连接网络,使用Windows工作组,实现办公室网络的资源共享。通过完成网络组建与管理项目,学生能够正确连接、使用可网管交互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能够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运用Vlan、Trunk、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单臂路由、NAT、ACL等技术概念,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组建、配置、管理企业内部网络;运用企业核心网络的构架及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能够将企业网络在可控状态下连接到Internet。通过完成网络服务与管理项目,学生能运用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服务、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域名服务等技术概念,能够在Windows下正确配置II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通过完成无线局域网项目,学生能够运用WLAN的相关技术标准,按照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完成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组建办公室、会议室类型的无线局域网;能够利用AP的WDS模式,组建无线干线,实现对大面积、多AP的企业WLAN组建与管理。通过完成网络安全项目,能正确配置、使用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病毒防火墙、硬件防火墙等软硬件防火墙;能够按照中小企业实际需求,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与规划,对企业内部网络进行网络访问控制。
掌握中小型企业网络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原理;了解用户需求分析;了解常用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及技术规范;掌握T568A/B标准、TCP/IP协议、普通二层交换机的功能应用、网络资源共享;理解Windows工作组与域对网络共享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Windows域的架构及域用户管理;掌握可网管交换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应用及其IOS配置;理解VLAN、TRUNK、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单臂路由、NAT、ACL等技术概念及其应用实现;了解企业核心网络的架构及Internet接入的相关技术与方式;掌握WindowsIIS、FTP、DHCP、DNS服务器的基本功能配置;理解Internet信息服务、文件服务、动态主机控制协议、域名服务等技术概念;掌握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无线AP的基本功能应用及其配置;理解WLAN的点对点、基础结构、多AP、无线网桥、无线中继器和APClient客户端五种构建模式及其应用的实现;了解Wlan的相关标准;掌握Cisco、Netgear、SonicWall等品牌硬件防火墙的设置;了解企业内部网络对Internet访问及外部网络通过VPN方式访问企业内部网络的相关技术与方式。
能够认真阅读用户职责说明书,能够积极地参与和跟进项目,使学生能够形成职业认同感。通过与客户沟通,并不断参照用户需求进行工作调整,通过定期项目汇报,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并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用户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在绘制拓扑图时进行地址、端口、协议详细标注,提高拓扑图的阅读性;通过分组完成任务,不同学生担任不同任务分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用户需求和任务要求进行方案制定和实施,编写方案设计书;在连接网络设备时,用特定的电缆;配置过程中要边配置边测试;配置完成后有测试报告,能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通过网络规划设计;通过配置过程中的排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的推进、按时交付作品、项目阶段汇报与点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
本课程内容分两个项目,课内项目思捷公司网络组件项目和课外项目校园网改造同时进行,课内项目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办公室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服务与管理、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六个项目。课外项目因为是校园网络改造和课内项目稍有不同。
CDIO理念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其主要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作的生命周期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具主动性、实践性。而基于CDIO理念的培养大纲中将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力四个层面,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要求。
CDIO教学大纲的首要教学目标便是建立原理清晰的教育结构,在获得高级目标集的同时可提供完整、清晰的主题集,并最终实现评估。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日后是要进行工程业、计算机网络业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即在现代运作团队中可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较为复杂的工程产品、系统。第一,要求学生能对网络应用的优缺点进行整体性的评价。第二,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技术设计网络应用,并可对网络进行良好评估。第三,要求学生以设计好的计算机网络硬件框架为基础,可设置良好软件环境,其中包含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种,从而维持网络可正常运行并对网络性能进行合理评估。第四,要求学生可以对网络进行管理,其中包括文档管理、系统中软硬件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同时也要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正确评估。
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后,要结合课程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可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即网络系统评价、技术原理应用、网络软件环境构建、网络管理。第一,网络系统评价:该模块的主要教育核心便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对学生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原理之前,由于其具有极强抽象性,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认识进行全面调查,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学生正确对网络系统进行评价之后,便在其脑海中构建起网络的基本雏形框架。其中主要内容例如计算机网络历史变迁、网络应用、计算机单机形式、网络环境、文件处理、远程电子邮件发送等基本应用。让学生从对计算机网络初步了解进而逐渐提升层次深度,最后延伸到对网络成本、经济效益方面的分析。第二,技术原理、应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形成初步认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念,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形成理性认识。主要内容可涵盖:OSI7层模型、网络拓扑结构、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常用协议等。根据CDIO理念,教师可以将模型中知识点顺序由高到低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完成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知识跨越,因此教材编排的顺序也应符合这一顺序规律。第三,网络软件环境构建:该模块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软件与应用的设置办法进行掌握,需要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程度,同时要基于项目应用为标准来进行网络软件环境设置。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路由器信息设置、服务器端网络操作、应用软件系统服务等。第四,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模块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主要是网络资源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等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例如资源的控制、使用、跟踪、监控,同时也包括打印机队列管理、外部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知识。
在基于CDIO理念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制定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发展性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要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设计的实践项目要具备极强关联性,并最终可形成较为完整的整体。虽然实践项目来源于实际应用,但并不是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要允许学生对项目进行反复实验以期在失败中不断累积经验。同时实践项目的延伸性可通过学生自身发挥想象、技术来实现,例如在对学生配置子网划分的任务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将一级子网进行划分,但对多级子网的划分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来发挥,以此来提升学生在实践项目操作设计中的积极性。对于网络应用评价方面,首先在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设备性能、价格、安全性的基础上,来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优缺展开讨论,通过收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类型之后可以描述出它们工作时的基本过程。在培养学生构建网络系统软件的实践项目过程中,可以从系统环境设计、网络环境设计、用户环境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例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原理提升到可以实际对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进行开发、设计层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能力、技能掌握程度,是培养优秀计算机网络人才的有效举措。
《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在课下进行,课上通过讨论、讲授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在讨论、实践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探究,再通过实训来巩固,这样就能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认可,并且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网络营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网络大规模的使用,企业开始改变自己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做产品营销,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用到什么,学到什么”,注重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传统授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效果不好。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以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引导自己学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知识的内化更加彻底[1][2]。
《网络营销》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关键是能够实际应用,能对具体企业的网络营销业务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3]。但学生的基础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开过淘宝店、做过微商,有些学生对网络营销没有接触过;其次有的学生对网络营销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则觉得网络营销就是在网上卖卖东西,没什么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前任务学习单,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基础好的可以只关注自己不懂的内容,基础差的可以反复学习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在观看视频时讲自己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或者教师讲授解决。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的分组交流讨论,作品展示,真正实现了合作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4];课下,学生根据任务自主进行课下练习,学以致用,对知识进行内化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
教材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营销实务》,资源选取中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营销实务》作为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文本资源,教学课件和习题等。里面的资源和教材完全对应,视频短小,重点突出,爱课程网上还有其他网络营销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性观看。另外,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频资源辅助。
课前学习任务单以每节课为单位,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要讲解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讨论、师生在线互动等形式在课下学习,完成任务。以《网络营销》课程的“核心创新创意”这节课为例。
课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实务体验、分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也可以布置新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课程首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课程中学生在展示成果,或者上台讲授,小组竞赛等,极大地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5]。2.4课后总结反思课后的总结反思也很关键,学生在课后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上,通过教师评价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内化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也要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思考完善翻转课堂的方法。
采用“平时成绩+最终方案策划”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前学习情况占20%,实训项目课堂展示占40%,最终方案策划成绩占总成绩40%。课程实训项目共有7个:分别为传统企业经营现状及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调研、成功网络卖家网络营销创新创意分析、网络目标用户、竞争对手及消费模式调研分析、网络推广产品目标市场选择及独特卖点提炼、不同类型网站比较及网站域名设计、网站风格及功能设计和营销型企业网站诊断。每个项目专业能力占60%,社会能力占20%,方法能力占20%,最后算总评成绩。
在测试效果的实验中有1个班级参与了翻转课堂的学习,通过对这个班的20名同学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到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表4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得出:对课前的学习时间,60%同学用1小时左右,55%同学会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这说明课前微课的学习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在认可度上,90%的同学觉得还是有帮助的,其中有35%的同学有了创业意识,5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以前喜欢自己做自己的,现在感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5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增强,80%的同学表示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他们对《网络营销》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了。以上说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认可,并且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网络营销》课程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班级如果学生较多,实施翻转课堂效果不好,建议在20人以下;二是如果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较多,学生会因时间问题无法按时完成课下学习任务单,建议一个班一学期只能有1-2门;三是翻转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的问题,活动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总之,在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仍面临较大挑战,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引导学生在网上开网店创业。让学生将课程学习和网上创业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两者有机结合,使创业实践成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要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下的反思各个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还需要有一些激励的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从中受益。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48-152.
[2]于冰.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3):42-4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和只强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传统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教学要求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提供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都比较丰富灵活,适合于学生使用网页浏览器,进行交互式的自主学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Internet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具有上网条件的计算机上登陆教育网站,并方便地链接到任何有效的资源网站(页),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讨论,自主掌握学习过程。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随时随地都可以查到最新技术及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更方便地获取、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同学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90年代以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理论,它对现代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协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相互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强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①网络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收知识转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在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网络教学是非常适宜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网络课程设计是教师在网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把课程编写成网页的形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备课。在自主学习型网络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的前提与条件,二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要通过自主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三则是为学生主动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由于网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设计的重点应考虑放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与授课课程内容的整合上。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以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网络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泰勒(R.W.Tyler)在1942年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系统总结了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提出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的课程开发模型,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模型可参照泰勒原理,并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选定的网络环境条件和多媒体资源支持下进行设计。力争体现出网络教学的特征,突破泰勒原理的局限。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开发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教学环境设计;课程的评价。各个设计过程阶段包含的基本内容如下:
首先确定明确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需要定义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环境所覆盖的领域知识有哪些。课程目标重视突出发展性课程目标。根据不同的内容区分预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以便在下一步设计策略时确定不同的学习路径。
网络课程的内容既要体现出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还要按照学习者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等来组织。学科体系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在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如果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和认知特点,学生就难以接受,那么网络课程的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培养解决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激发自己的首创精神。因此,网络课程的行为目标不是把重点放在事先规定的结果上,而是放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灵活性、理智探索、人格品质和创造性的反映上。
网络课程应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信息和资源库、网上练习。其中学生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学生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网络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又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教室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协作化学习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某一学习任务(问题解决、专题研究、个案设什),对知识的建构是在与同伴间竞争、沟通、协调和合作下逐渐形成的。
加涅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了基本的生长因素之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累积过程。①因此,网络课程在组织时要连惯性,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关系,另外,要提供系统信息的框架,增强导航功能,以避免学习者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迷失方向。
整合性是指在网络课程中,能包容相关知识点,体现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甚至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界限。整合性有助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并把所学的课程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更多地关心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
布鲁纳强调说:“任何概念或问题或知识,都可以用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来表示,以便使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用某种可以认识的形式来理解它。”②在他看来,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的和富有活力的简便方式表达出来。于是,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每门学科都存在一系列的基本结构。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这样,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在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上,由布鲁纳的知识结构思想的指导,可以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核心内容,围绕基本概念和原理再列举一些事例、例证、解释和说明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样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适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其中识记、领会、应用可理解为是一种接受),学生的认知也是按上述几个层次发展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几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③在设计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内容时,可以按照布鲁姆的螺旋式组织方式,遵循识记―领会―运用―创造的规律,设计组织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主题式组织方式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这种组织方式具有主题集中、组织良构、利于探究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进而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到。一方面,在这种组织方式下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按照“主题”的方式进行的,同时主题又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集中、有序,同时由于整个学习内容的组织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利于资源的拓展和扩充,在学习内容的“质”和“量”上对学生的学习提供网络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主题”的属性,体现教学同“社会,自然,生活”的联系,选择一些同自然、社会、生活相接近,学生又很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来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按照主题式组织方式安排的课程内容具有整合性、活动性、生活化的特点。
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内容呈现主要是多媒体呈现,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通常有如下方式:
文字可用于表达概念、原理等内容,通过使用不同色彩、字体及排版方式使文字材料阅读起来更加赏心悦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比传统教科书上的文字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便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图片可使内容图文并茂,好的图片处理可以呈现许多特效:如用鼠标点击图中某部分即可弹出该部分的放大或更详细的图示,或对该部分加以标注和解释,或演示该部分工作原理的动画,并配以音频解说等。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象应有足够的清晰度。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网页色调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也不宜变化太大。
动画是网络课程制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其难点。课程实验在实验室的操作过程用动画去体现,并尽量用真实图片替代绘制模型,真实地体现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动画的造型要合乎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喻和夸张要合理,动作应尽量逼真,动画要尽可能接近事实。
视频主要用来展现一些复杂现象或过程,特别是用图片、动画等媒体形式难以展现的实验和现场实际效果。由于动态视频影像的信息量大,受网络带宽的限制,播放可能会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应适当减小影像的播放窗口,要尽可能采用流媒体技术。
音频媒体可作为网页的背景音乐,也可作为动画、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的同步解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入有声世界。在声音质量上,应要求解说准确无误、通俗生动、流畅清晰;音响时机恰当、效果逼真、配乐紧扣主题,有利于激发感情、增强记忆。在声音的处理上要慎重考虑,要考虑网络带宽的制约,应与影像结合起来综合平衡。
在内容结构上: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上教学的根本,但绝对不是网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一个典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有协作讨论、课程答疑、在线交谈、课程资源、测验试题等,这些资源都应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师只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而无需关注具体的程序设计,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
网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课堂讨论的体验,但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等讨论发言都很简要,一般都是几段话,这种时间有限的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感性成分居多而很难进行非常理性的思考,因为课堂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难以深入。而基于Web的BBS(电子布告牌)系统,它是以发表文章为基本的讨论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参与讨论的学习者可以对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不同观点和立场的碰撞与交流,学习者可以对一个复杂事物达到一个相对全面且深刻的理解。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驾御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异步讨论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某些复杂事物的认识深度以及自主思维的深度,但前提是被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讨论空间,也就是问题要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歧义性,要能够诱发不同的观点,要能够诱发不同层次的思维。这样讨论才能有效地展开,才会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争鸣空间的问题,教师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考虑,准备一些讨论发言文章,以便在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
对于网上学习,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的解释和演绎,它要求学习者从听众变成索求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得较为深刻,他应该知道初学者容易遇到那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疑问,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将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罗列出来,放在答疑系统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答疑系统中获得迅速的解答,消除学习过程的许多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注重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习者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因为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使学习者对重要信息保持高度警觉和提高学习者心理上的参与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而且问题还能提供一种“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的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问题的类型也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注意,若问题涉及材料的基本结构,学习者将注意材料的主要内容;若问题涉及材料的细节,则学习者注意材料中的细节。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一般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可通过前置问题的设计,激发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前置问题的设计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习者之间可以跨越地理位置进行实时的交流,实时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激发碰撞新观念、新想法,教师进行实时答疑和辅导、实时答疑的活动等,也可以进行一些情感交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应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讨论话题应有一定的密集性,不能过于分散。
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有两个并列的主体,一是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二是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资源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网络课程资源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① 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参与度。
② 要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组织课程资源,以便学生能快速地定位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
④ 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它应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
⑤ 课程资源内容应具有良好的多样性。不同的资源应有不同的阐述角度以及不同的阐述观点,在内容的深度上也应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认知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⑥ 教学资源应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资源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
⑦ 课程资源应有一定的涵盖面,对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具有自动组卷、联机考试、自动(联机)阅卷、试题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它可以对网上教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测评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网络题库,它将试题按照经典测量理论进行严密的组织存储。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设计一定量的测验试题,并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方式对试题进行属性标记,最后纳入试题库中。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具有自动组卷、联机考试、自动(联机)阅卷、试题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它可以对网上教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测评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网络题库,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设计一定量的测验试题,并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方式对试题进行属性标记,最后纳入试题库中。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据,建设题库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学科的知识点结构,在按学科知识点结构组织试题时,还需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例如语文、英语等学科,整个学科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不强,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包括很多的知识点,而物理、数学等学科则不同,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一个知识点往往代表某章或某节的内容,不会被包含在其它章节之中。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这种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试题数量要足够多,在各指标属性区间内均衡分布,核心属性有知识点、难度与认知分类,以这三个属性为核心,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网络上的每个交叉结点上都有合理的试题量,在保证这个核心结构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要处于基本的均衡状态。试题内容要科学,不能有任何错误;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无关联性,试题之间不能有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试题参数标注要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要注意试题与课程相关,主要是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
在设计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配对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它们中有些问题类型侧重于材料的细节,如填充题、配对题等;有些侧重于材料的基本结构,如简答题、论述题等,以上这些问题类型较适宜于后置问题的设计。
课程的评价者可以是学习者、学科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评价的内容包括:测试调查学习者的使用效果和授课教师的使用体会;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目标,检查课程实施中的每一具体环节的运行状态;检查各教学模块内容间的衔接情况;检查网络课程框架结构与网络课程操作的应用性能等。根据反馈信息对网络课程不断修改更新,使之不断完善。
网络课程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了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建构自己的智力模式,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学生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形成意义建构。丰富的资源是自主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或者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
① 建立CAI软件库,库中的CAI软件应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以适应各级各类、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网络教学需要和自主学习。
② 建立资料库,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参考资料(包括各种史料、教案、特级教师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课件的分析等)。
③ 建立电子图书馆,在某些校园网上建立CD服务器,采用光盘陈列储存与教育有关的视听材料及重要的图书资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一些电子图书馆联入网络,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网上电子图书馆,实现一种全新的图书资料检索模式。
④ 建立模拟学校,由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优秀教师和教学设计专家组成教研组,负责课程规划与课件脚本的设计。再由软件编程专家负责把脚本制作成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课件,然后实施网上教学,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组成虚拟班级,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所或多所虚拟学校,从而实现某个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远程教学。
从认知内容不同角度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细化原则。所谓细化原则就是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时根据认知内容的不同分类安排其结构,就像图书馆的目录一样,各自归类,一目了然,这样方便查找。同样在教育资源的建设时也应归类,如按学科分,将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等分开来,这样在查找相关资源时就可以不必花太多时间;还可以根据年级将语文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可以根据知识点来分。因此,细化可以让学习者或教师各知其去向,目标很明确。当然最好用快捷菜单对导航内容作简单介绍,让浏览者知道所链接页是否有其所查内容或所要认知的内容。
① 开放性。从认知的发展性来讲,任何认知工具、认知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将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内容、新的思想,这些新的东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在资源建设时应注意内容的可更改性和兼容性。
③ 无限交互性。交互是为了互动,互动作用的关键是优化远距离教学过程,提供远距离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有效性,弥补非面对面远距离教学的不足(如情感交流少等)。
④ 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因材施教,在网络CAI中利用其优势,从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出发,设计个性化教学。
⑤ 动态性。动态教育网页设计最有利于测评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特征,通过反馈,研究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方式等。
⑥ 协作性。协作精神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协作能力也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达到协作能力的培养目标,首先应从其内容建设着手。
[3]何克抗.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目前,MOOC课程只是少数专业的少数课程,并未形成专业课程体系。这些少量课程的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但是却可以让大学重新找到适应信息时展的道路,也会促使大学思考自己存在的特色和价值,思考新的业务模型、新的合作与伙伴关系。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更加重视合作、交流、网络化教学和学生的同伴互助,更加重视所培养的学生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而不只是知道哪些知识,也需要考虑具有工业化特质的教学流程分解和角色分工对于大学教学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影响。无论是大学,还是教授,面对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带来的“颠覆性创新”,都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形式多样,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影响着室内装饰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本门课程从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针对室内装饰行业背景和室内设计教学现状进行剖析,试对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到社会生产,从实训、实习到就业方面紧密结合进行探讨,以适应高职院校所提出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顺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为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我院教师积极投身于空间建设中。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深深感到“空间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随着空间网络的日益成熟和普及,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过渡到以空间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空间作为一种操作简便交互性强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目前主要利用“世界大学城”的教学优势有效地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使之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相融合,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题库应用系统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为此在设计题库应用系统中应该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远程学习理论,融入学生对网上作业的反馈、教师对学员作业的个别评析,以便能够合理使用题库资源。目前室内设计课程的题库资源较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加深对知识点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对于知识点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加深印象,同时进一步消化吸收,进而转为己用。而慕课能解决这一现状。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其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其次,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与学生的学习自不断加强相伴而来的是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表现。①就授课内容而言,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或兴趣。这就要求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②在锤炼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的形式。起码来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0min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min甚至50min。再次,慕课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就慕课的教学价值取向而论,以“学”字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从表面上看是在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教学评价的话语权,但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转变高校的管理理念。最后,慕课使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校内的人才,慕课全新的形式和革命性的教学价值取向将会导致高校内人才交流和人才竞争变得频繁。这种变化将会表现在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方面。
以某楼盘的家居空间和某商业街的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案例群为案例教学。整个室内设计案例的步骤是:①设计准备;②概念设计;③方案设计;④施工图设计;⑤设计成果提交。通过这些公共空间案例群的学。